催眠大師心法--啟示3‧兩個心智系統(下)

上一篇提到班德勒跟腳說話的故事,也發生在我身上。在說那個例子之前,先說說去年(2015年)在北京帶領身心療愈工作坊的一個插曲。

身體裡有著過去未完成的經驗

這是一個運用身體感知和復原本能來釋放創傷的療愈方法,叫做身體流技術。一個學員練習完之後身體放鬆了,她跟我說身體很有能量、充滿力氣,但很奇怪她的右邊耳朵聽不見,耳鳴。
我同時觀察到她有一種混雜著緊張憤怒的微表情,身體的右側縮著且右肩微聳。我請她呼吸幾次,然後對著右邊的方向說一句話:『我不要聽!我不要聽!』

她喊了─當我把這四個字說出口時她就有了情緒。緊接著身體顫抖,眼淚掉下來。我等著,她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和流通某個過去的受創事件,這個經驗讓她的身體以「凍結、緊縮」以及「右邊耳鳴」的型態表達出來。

她的耳朵通暢了。一個帶著情緒的記憶繼而浮現,我協助她通過這個釋放的過程。

學習催眠,並且見識到了兩個心智系統的現象多次之後,我開始更相信來訪者的非語言資訊,更關注他們無意識展現的非意識素材。
乃至於我後來發展出以身體為本的療愈取向─創傷在身體,療愈也在身體,因為身體裡蘊含著過去未完成的、被封鎖的創傷經驗(「以身體為本的療愈」可以參考我的書『療愈,藏在身體』張老師文化出版,『療愈,喚醒身體復原力』,由上海三聯書店印行。)

與真正管事的人對話─與潛意識溝通

 

說說我跟來訪者的腳說話的案例。
那是很久以前的個案,一個因情傷而受苦的女孩。當時我主要是以NLP的技術做諮詢,初期先做次感元和情緒平衡的練習,因為她失眠、抑鬱,有自傷的行為。幾次諮詢後她比較穩定了,我們開始用催眠探索為何她離不開那個對待她不好的男人。因為這涉及到一個童年習得的「親密關係的模式」─她會為男友做一切事情,既使男友劈腿、打她,她還是卑微討好地抓緊這個男人。
我請她走時間線回溯,剛開始走兩步,她就停住了,是一種身體不由自主地僵住,同時低頭望著自己的腳。她說「淩老師,好奇怪,我的腳定住了,不能動。」

很幸運地我當時已經接受了完整的NLP訓練,對於「部分」特別有概念。
我就低頭跟她的腳說:「我知道你有話要跟我說,有很重要的事情你想做。好不好先讓我帶xx走完時間線,然後我承諾你,我會跟你好好談談。可以嗎?」我話剛說完,她輕呼一聲,「老師,我的腳能動了!」
我們走完時間線,得到一些發現之後。我跟她的腳說,來吧。她笑了,「淩老師,好神奇,你一跟它說話,它就麻了。」


有一種症狀移轉的催眠技術,跟主導的部分取得聯繫後,讓症狀移動到其他的部位或轉化成不同的型態。我跟她的腳對話,讓這種「不要動」的感覺移轉了兩次之後,她的腳的意圖浮現了。(這部分比較深一點,我想留待後面的篇章來談。簡略地說,她有一個「要懲罰報復」的部分,而通過『讓自己成為受害者的角色』來取得道德上的優越。)

部分的出現即是溝通意圖的顯現

 

前面說了,NLP認為無所謂抗拒,抗拒其實是內在部分的一種表達意圖。
在NLP技術系統裡,特別注重這種「與不同意的『部分』對話」的程式─當某項介入的改變方案看似可行,但來訪者卻無法做到,可能就有著某個尚未被觀察到的內在部分干擾著。做教練工作時很常碰到這種「明明可行」但卻做不來(執行動機低落)、有意無意的失漏(分心干擾),以及最後時刻功虧一簣(自扯後腿)的情況。

我認為每一個內在部分都可以通過細膩觀察來看到,只要它有意圖想要跟你溝通。

我們在《上篇》和《中篇》都提到這類型的非意識指標,包括念動反應ideomotor等。而「部分innerpart要表達」是相當明顯且有強度的。

最後會舉例提到,甚至在睡夢中,以及深度催眠裡(來訪者無意識了),都能觀察出潛意識表達的徵兆。

一個表達意圖的例子:咳嗽在說話

有時徵兆不好理解,還常被誤解。要命的是,除非有很好的自我覺察,當事人自己也不會知道。比方說,潛意識療程中的生理不適,像是一直咳嗽、搔癢、喉嚨卡住聲音啞了,或談到某處時來訪者頭痛(偏頭痛或頭部某處的緊脹)…。來訪者往往沒說出來,這就有賴於諮詢師的敏感度了。

說一個在香港的例子,這是一個療愈技術的督導課程,有個單元要練習探索來訪者需要的資源並提供支援。有一位擔任來訪者的男士一直咳嗽─每當小組夥伴跟他說一句正向鼓勵的話時,他一直咳嗽。我遠遠看過去,小組夥伴有點無奈,他們得等他咳嗽完,才能再次傾身向他說那句話。有著擔心無法完成這個練習的表情。

我走過去,一個成員到我旁邊小聲地說,「每次我們一開口他就咳嗽,怎麼辦?」我留意到,這位男士咳嗽消停下來,會坐正身軀讓自己進入開放姿態,準備迎接著夥伴要給予的話語,但每當夥伴一開口說「你很好..」「你可以..」的前幾個字,立刻又咳嗽了。

非常直接有力的潛意識表達呀!我心裡讚歎著。

我來到他身後,示意前面的夥伴準備開口,然後在他們一開口的時候跟這位男士說「咳出來、大聲地咳出來。」再一次讓夥伴開口,又同時讓這男士咳嗽「你不想聽這些,你不需要聽這些。大聲地表達出來,擋住他的嘴!」這位男士的咳嗽更猛烈、更自由、更奔放。咳到全身顫動,臉上也飛濺出淚水。他哭了,像個孩子一樣。

對些對他說的鼓勵與贊許,卻挑動了一條過去的神經。他的咳嗽其實是個反對,要堵住那些聲音,那個某人對他說的話,他浮現了他的父親和家裡的長輩。這個從小就規矩聽話的男士,內心有個抗議的部分,要用咳嗽來阻斷那些「鼓勵與教誨」進來。

那麼就讓他能夠刻意地、好好地讓這種表達出現吧。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這個內在抗議的部分是以咳嗽來外顯。現在我們支持他的「不想要聽話」的部分,讓這無意識的部分能夠被他的整體意識接納進來。

在催眠時,如果碰到了來訪者一直咳嗽的情況,只要排除掉生理因素(感冒之類),並且注意到這個咳嗽有種特定的模式─重複或週期的,那就很可能是一個「內在部分」的表達。就如上述香港學員的例子─「他的咳嗽在說話!」。

以我的經驗來說,在引導潛意識的程式裡,特定模式的咳嗽一般的意涵有兩個,一個是「要表達的意圖」,另一則是為了「保護」。上述男士的例子是第一種。有一種「不滿、抗議、我不要聽」的內在意圖,只是他當時無法這麼表現──孩子時的他不能跟家長說這些話、不能轉頭離開。凡是被壓抑而未能完成的意圖,就會轉化為其他的形式出現。

第二種基於「保護」的意圖,常見於催眠深化(deepening)階段(像是要往下走入更深的樓梯),或即將要碰到核心議題的時刻。

 

誤解徵兆,錯失溝通

我曾聽說有位催眠師教學時帶領團體催眠,有位學員一直咳嗽。每次他引導程式時,那位元學員就咳嗽。搞到整個班級都被咳嗽聲干擾到很難放鬆。


當然這學員也無法進入催眠。他的情形很特別,平常沒事,一被帶催眠就咳嗽。

這位元老師怎樣面對這種情況呢?根據這位元後來找我學習的學員轉述,那位催眠師說這是業障(那真是鬼扯!),我想他是因為不瞭解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也不會處理這種情況。而他的教學「被干擾了,他也滿是無奈和生氣。

但是,給學員一個負面的標籤並不能真正地幫助人呀!

對於這類催眠中出現的無法控制的「干擾」現象,有另一種說法是『抗拒』,乍聽好像有道理,但我們不這麼看。對於一個我們還不真正瞭解的現象,使用一個比喻模型也就引入了整套的假設概念和因應的處置策略。但「抗拒」不是個好的比喻模型。

(「來訪者的意識很頑強」、「他抗拒著不要被催眠」、「一引導他就阻抗」這些都是『戰鬥』的比喻模型,是以催眠師為中心的指導者思維;而「我們還沒聽懂來訪者的潛意識」、「他的潛意識還需要確認安全」、「他用這種阻擋的方式告訴我我前進的速度和方向不對」則是另一種比喻模型,是以來訪者為中心的「建立契合」、「合作關係」的思維。)

還是回到之前說的,潛意識「產生」這些行為徵兆的兩大基本原由:保護與表達。我重新觀察這位學員,他聽課時沒有咳嗽,分享討論時沒有咳嗽,到了催眠要引導到某個深度時就來了咳嗽,而且屢試不爽。

這種「穩定」、「重複」的反應型態就是一種模式,而「模式複演」在做催眠治療時是一個很重要的入口:症狀通過模式在呼喚!我們需要跟這個咳嗽的部分良善地溝通。

我常跟學員說在導引催眠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其背後皆有意義

當他們使用加深放鬆的技巧時,有些來訪者會在放鬆的深度裡身體顫動、抖動,有的會磨牙、面部抽搐。另外有些人會進得很深沈而難以喚醒。這些都是很好的指標,是一種積累壓力得以釋放的方式。長期失眠、緊張焦慮,或有心身症狀的來訪者,進入催眠就很常發生這些現象。

我會建議學員,對這類型人群,第一次只需要帶領深度的放鬆,讓人能「放鬆熟睡」那般就好,不必再特別放置什麼暗示指令。(催眠漫談第一篇有許多學員的案例,只需要單純的催眠放鬆就會帶來許多的身心健康效果了。)

另外有個常使用的下樓梯探索技巧,引導人深入潛意識遙遠的記憶,來訪者也會有咳嗽的情況,強烈點的甚至還會頭痛,乍看像是一種下意識的阻撓──不讓自己被帶入下意識。但我們不這樣解讀,「這不是抗拒而是保護」。我們應當轉而跟這個此時出現的保護者溝通才對。

我會停下引導的步驟,溫和地叫喚這個人,讓他去感受這個身體感覺:頭的痛、胸腔喉嚨的緊與壓縮…,帶著溫柔以及觀照的意識探看『你的身體想要跟你說什麼?』

待《完結》篇~
========================================
《完結篇》提要:

後續第三篇之《完結篇》,想跟讀友們分享兩個媽媽在她們的孩子睡著後,(潛入)床邊說催眠暗示的例子,這種「睡眠中的催眠」在課程後段會教授。第一位媽媽的孩子隔天自動起床上學愉快…。學了催眠之後,在孩子睡眠中給予好的暗示並且實現了。諸如此類的例子在學員中記述了很多。
但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第二個例子,媽媽來信表示她的孩子在睡眠中「抗拒」,問我該怎麼辦?

這就是「兩個心智系統」主題最重要的論述:「潛意識要什麼?」

 

(凌坤楨作品,引述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