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剎那,轉眼之間…… ----- 聖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嗨!我們來談談夢想與改變吧!從小到大,你是不是有一些夢想?有多少實現,而有多少在此刻顯得更遙不可及?再回顧以往至今,你有多少改變?是什麼因素或力量在推動著你改變?哪些改變是你所喜歡的,又有哪些是你所不要不願的?
回到此刻,你喜歡你現在這個樣子嗎?你滿意你目前這樣的生活型態嗎?你現在生活中有哪些困擾?你曾經想過一個更好的『你將成為』的樣子嗎?你知道可以怎麼做,或者你已經在進行了?現在花兩三分鐘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現在每天生活是愉快的,充滿活力地起床,或是拖著身體開始這一天?
我是覺得自己很不錯,還是常常有自我不滿?
我經常訂計畫嗎?執行的情形如何?
當我想到一年後,三年後,及十年後時,我心裡是樂觀,充滿信心,或者不是?
如果對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都讓你不太愉快,那麼,或許你可以再問,
『我真正想要什麼?』,以及『是什麼在阻礙我無法達到?』
除非先有夢,否則一切皆不成。
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成就,就在於先做什麼樣的夢。
探討心理成長的理論曾經指出,『自我不滿』和『自我覺察』是改變的開始,而改變──讓自己更不一樣、更好──就開始於認真的面對自己,
問自己:要什麼?怎麼做?
其實,要想提昇你的生命,激發出你生活的動力,可以是很單純的,只要:
一、提高對自己的期許,設定一個目標;
二、給自己一些充分的理由,下個決定!
三、信任並且運用你心靈的力量。
以下我們就來談談這些觀念。
有些晚近興起的學問可以幫助我們瞭解:目標、行動、心靈力量和改變之間的關聯。像是『人工頭腦學』( psycho-cybernetics )和『神經語言學』( Neuro-Linguistics Programming,NLP)就有卓越的貢獻。例如前者指出人類潛意識心靈有一種自動導航系統:當心靈有了明確的目標,就能夠不斷地瞄準和修正,以迄達到它所追求的目標。
在一九五三年,對耶魯大學的畢業生曾做過的一次研究,就是很好的例證。當時那些畢業生被詢問是否有清楚明確的目標以及達成的書面計畫,結果只有百分之三的學生有肯定答覆。二十年後,在一九七三年,重新調查了當年接受訪問的人,結果那些有達成目標書面計畫的百分之三的學生,在財務狀況上遠高於其他百分之九十七的學生。雖然這項調查只限於財務方面,但根據調查人員側面的瞭解,那百分之三的人在幸福及快樂的程度上,也高於其他的人。這就是設定目標的力量。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顯明的例子,當你在假日一早或前天晚上列出了應做、想做之事(最好寫下來),你會發現,這張單子會讓你更有行動力、生產力,同時也能提昇你的自我滿足感─明確的計畫會帶來行動!
就功能上來說,腦與神經系統組成一個奇妙又複雜的『追求目標的機構』( goal-striving mechanism),這機構是一個固定的自動導引系統。就像你騎腳踏車,你不需要全神貫注控制車子,或去注意路線轉彎,甚至你可以分神思考,而目的地(你家,學校)就到了。那是因為你以前學得很好,使你的身體和腦神經系統這個自動化機構會幫你執行。而我們回想開始學騎車時,是不是要全副精神?所以養成一種新的技能和態度在開始時都需要特別費力,當熟習後就可自動化上道了。
對了,這個概念可以用『習慣』來瞭解──『努力養成習慣,而習慣之後就不須努力了』。讀書,思考的方式,情緒的積極正
面與否其實都是學來的,而你從小養成一些或好或不好的習慣,以後,這些習慣會造就你。你『習慣』了認為自己不行,而你也『好像一向』都不行(記得你腦中那個遵從你目標設定的自動執行機器吧,它非常盡責,會用各種方法來『證明』你真的不行,它會限制你思考的創意,讓你不敢做夢想:『我這種人怎麼會成功?』;它會僵化窄化甚至封閉你的學習路線,讓你怎麼讀書用功都學不會──看到題目就發呆空白,讀好幾遍就是記不進去;它還能夠束縛削弱你的能力、體力、精神力,讓你讀一讀書就煩躁、累或想睡──因為你相信你不行,它就不把能量給你,好讓你真正做不到)。但我們都讀過很多的例子說人的潛力無限,現在你可以思考的問題是,你要如何從心理面來釋放你的能力?你是不是願意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你是不是願意為
自己設定更好更高的標準?
設定目標的力量(或者說,夢想的力量──我們通常不願意去相信我們能夠做遠大的夢,所以它始終就是個『夢』)始於去具體描繪什麼是你真正要的。要想美夢成真,你就得在心中先做那個夢,讓那個夢既清楚又真實──還記得我們說過人腦潛意識心靈有個導航系統吧,設定一個目標,其餘讓你的心靈為你做到!我們現在就用身體來做個實驗,讀到這一段請你照著做一做,你可以發現心靈的力量。
首先起立,左腳往左橫跨半步,兩腳平行成肩寬,兩臂平舉指尖朝向身前。現在請往左轉,手指往外與手臂成一直線,當身體轉到極限時,請透過左肩看向左手指,在手指指到的牆壁某處,以眼睛標定一個記號,然後反轉身體,恢復原狀。此刻請你閉上眼睛,在腦海裡浮現自己轉身的畫面,不過在畫面裡你轉的角度要比剛才轉的更大。這種想像畫面要做得精細、真實,做個兩三次後,請睜開眼,實際轉一次,看看跟第一次轉的有何差異。是不是轉的比先前的更大,手指的更遠呢?我相信一定是的,因為在你腦海中所做的,突破了先前限制的臆想,而當你腦海中的想像栩栩如生時,你的身體就會產生新的狀態,肌肉、骨骼乃至神經系統都會來配合,以達成(腦中構築的)目標。
決定,是開啟能力之門。
只要你真的想要,就能釋放你的能力。
『設定目標』事實上你也常在做吧,但為何產生的動力不大,或者不能能持久?首先可以檢查看看這是不是你真正想要、喜歡的(有些人的目標是父母要的而不是自己要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父母督促的力量會大過本人努力的力量);再來看看這目標是不是夠生動翔實,能夠引起你的內心興奮?一個可有可無的目標和一個讓你朝思暮想,生死靡之的目標自然你願為之付出的就有很大的差別。這兩點談的都是『意願』問題。或者換個角度說,你要這個目標是不是有充分而必要的理由?你要它的程度有多大?如果你做事知道如何找出充分的理由,那你就無所不能。因為追求目標的動機遠比目標本身更能激勵我們。
你可以問你自己,你對你目前心裡有的目標(比方說,考上某大學某系好了),是抱著試試看、想要、或是一定要的心態?是哪些理由讓你是想要或是一定要?當你有越多充分的理由時,你會有更堅定的自我要求。『一定要』比『只是想要』更比『試看看好了』有更強的動力。所以,提高你的期許,給自己堅定、充分的理由吧!只要提高期許,下個明確的決定,就能開啟能力之門!對某個目標或夢想是『一定要』的決心,絕對會比『想要』『試試看』更能激發你的鬥志活力,更能釋放你的能力!
偉大的目標帶來積極的企圖心。
想想對你的目標想要的程度:是想要,還是一定要?設定目標時,記得提高自我的期許,給自己更高的要求,這會激發你更多的潛力。就像跑百米,衝刺時你的眼光是看向終點線,或是終點線前方一段距離?如果你的視線標定在終點線,抵達前你的速度會減慢(記得你腦中有個目標導航系統吧!它會說:喔!要到了要到了!減速!準備降落在目標區。)我自己有個經驗是在高三下學期開學後,自知死期不遠(聯考!),算計了我心目中的一個理想學系,把它的前一年度錄取分數寫在卡片上(我記得那是台大哲學系,當年度是 387 分),貼在我學校課桌上, 朝夕對之,砥礪之(自然也惹來一些訕笑之,但是,被訕笑後的憤怒更是一股很好的動力!)。聯考我考了 376 分。而我在高三下學期的第一個模擬考分數是 267 分!三個多月我拼了一百零九分。我想如果我當時給自己的分數期望是三百分(有大學唸就好),我想我也可以輕鬆達到──而我整個高三下學期的讀書態度也會跟著輕鬆下來──我要三百分,我會,同時也只會得到三百分。記得『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而『取法乎中』,
就『僅得其下』了。
人乃是為內心所形成的各樣感受而活。
----- Sir Thomas Brown
不管是男人或女人,經常都是被心而非腦所指揮。
----- Lord Chesterfield
在設定目標下定決定後,再來是行動的部份──人人都希望人生有所改變,但為什麼有些事你明知道該去做而沒做呢?拖延的一個簡單的定義是:知道應該去做而遲遲未做。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覺得此刻去做會比日後去做來得痛苦,所以拖下來了。快樂和痛苦是主宰人們行為的兩股很大的力量,但是快樂和痛苦的感受是怎麼來的呢?我們能不能『快樂地去做原為痛苦的事』,請注意,幾乎大部份成功的人都是比別人更努力的做『痛苦』的事,所以他出人頭地!
實驗及臨床的心理學家已經證實,人類的神經系統無法分辨出實際的經驗和生動詳細的想像之間的差別,神經系統與大腦,在體驗之中(實際的或模擬構想的),會發生變化: 新的「記憶線」(engram)和「神經中樞」( neural)的樣式會在人腦的灰白質上留下刻痕。這正是『模擬真實』(或譯『擬真』,VR)系統的一個重要的腦神經學及學習心理的理論,目前的發展趨勢是以之配合資訊科技儀器來做開車、開飛機等的學習。其實,你現在不需要在腦中想著怎麼開飛機,你可以藉由想像讓自己更快樂、更積極。只要你能夠提供自己的腦神經系統足夠生動的『體驗』。
怎麼做呢,很簡單(現在你知道你應該一邊讀一邊跟著做一下了吧),先讓自己舒服一點,想著一個平常很無所謂的活動,比方說刷牙吧,閉上眼睛,慢慢在腦中看到或感覺到自己在刷牙的情景(我們稱為『中性圖』),好,如果出現個影像的話,留意這影像的大小、形狀、顏色和亮度。當這些訊息可以捕捉到時,感覺先輕輕地把這景象先放一邊,現在請回想一個曾經經歷過的最最美好的經驗,可能是某次的表現、成就,可能是某次的快樂事件……,當你設定某個經驗時,讓腦中慢慢浮現那個情景,去『看』那景象中的一切,場景、人物﹍等等,留意這幅景象的大小、形狀、顏色和亮度。現在試著把前一幅也請出來,試著並列來看(或者你也可以交互看,不難,你可以做得到,只要更放鬆些)。注意看兩種不同景象在大小、形狀、顏色和亮度等方面有什麼不同?是不是那美好圖的顏色和亮度要比『中性圖』要鮮明些?現在試著把美好圖上的一些向度,像大小、形狀、顏色、亮度、遠近等等調到中性圖上,也就是說,讓中性圖跟美好圖一樣亮﹍等等(甚至於你可以試著把美好圖『溶』到中性圖上,會很有趣喔!),當畫面改變時,同時細心體察你身體心裡感受上的變化。是不是看著中性圖會有些愉快的、美好的感覺?有點類似在經驗剛剛那個美好圖景象?
你還可以回想一個很不好、不愉快的經驗,當畫面出現時,注意看畫面的大小、形狀、顏色、亮度、遠近等等向度,試著改變一下,例如調得更亮或更暗,放得更大或更小,或其他你的創造力想得到的變化,像是快速放和慢動作放怎麼樣?體會畫面改變時你內在的感受的變化。你也可以把美好圖請出來,把不快圖依照美好圖的樣式(亮度、色澤等)做調整,或甚至把兩幅畫溶在一起,再看你心裡的感覺怎麼樣。試試看,真的很有趣!其實人類的情緒經驗,像快樂、痛苦、振作、煩悶等,都是一些更小單位的感覺因素組成的,往往是感官的經驗,像是視覺方面(大小、明暗這些)、聽覺方面(聲調、聲音高低與快慢),還有觸覺等等。而組合某特定情緒經驗的感官經驗因子只要改變或拆散,那情緒經驗將會隨之變質(有點像佛學理論中的『因緣聚合則彼物生,因緣離散則彼物滅』的概念)。好了,好好玩一下這個遊戲,現在你知道該如何讓自己振作、積極或快樂了嗎,對了,『提取』你的積極快樂經驗,這是你的內在資源。你不會很可憐的只是悲傷無力的負向情緒的俘虜。只要你能『習慣』去覺察,為自己做個決定和選擇。(既然你花了那麼多年養成了一個拖延的、懶散的,或者悲觀的『心理習慣』,你同樣可以再養成一個明快的、積極的,以及樂觀的習慣。今天我要告訴你的一個好消息是,你始終是有選擇力的!)快樂而笑,或者笑而快樂?除了運用想像之外,有些方法也能讓你保持心情愉快,產生積極的心態,進而帶來生活活力。像是:改變肢體語言;問好的問題與改變注意力。
有些生理 / 心理實驗顯示,當人們沮喪時, 免疫系統就會跟進,降低它的效率(此時可以觀察到白血球的數目會下降)。有些研究觀察了我們面部的神情會影響我們的感覺後,認為人並不因是在心情愉快時才會微笑或大笑;相反地,當人們微笑或大笑時,便會啟動生化機能,因而使我們產生順暢的內部感受。這些生化活動能增加腦部血液的輸入量,改變氧氣的吸收,加速神經系統的運作。同樣地,當臉部有其他的表情,不論是驚奇、害怕、厭惡、喜樂……,人們都會有相對應的內在感覺。因為我們的臉上有八十條肌肉,他們都具有控血棒( tourniquets )的功能, 當我們的身體在經歷不尋常的體驗時, 能穩定地供應某種程度數量的血液至腦部,使其運作。早在1907 年,法國的物理學家魏恩堡(Israel Waynbaum)發表過一篇引人注意的文章,闡述人的面部表情的確會改變我們的內心感覺。洛杉磯時報在一九八五年六月五日的報導中,訪問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心理學教授愛克曼( Paul Ekman )博士,他說:「我們都曉得,人的情緒會呈現在臉上,不過現在我們發現,這種說法倒過來看也對,那就是人的情緒會隨著臉上的神情而變。……如果你在痛苦時能大笑,那麼在你內心就不覺得痛苦;如果你臉現悲傷,你的內心就會有此感受。」所以你可以刻意的做出積極的肢體語言,試試看走路時大步走,抬頭(視線在水平線往上五到十度)挺胸,步伐輕快,這時你會有沈重悲傷的情緒,或是比較容易產生輕鬆、愉快、自信的感覺?同樣地,下次當你注意到你低潮了,身體的姿勢如何?能不能刻意地做出愉快興奮的姿態?很值得一試喔!如果你『習慣』遇事沮喪,你也能去養成遇事振作的習慣,要訣之一就是擺出振作的姿勢!
從早到晚我們說了很多話,其中最有意義的是,我們對自己所說的話。在我們所有的看法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要改變你目前不滿意的生活方式,還要改變自我溝通的習慣,也就是自己問自己問題的習慣。由於注意力等於事實(『我們的心在哪裡,我們的財富就在哪裡。』),因此若要改變事實則須改變注意力,而改變注意力的方法就是改變所問的問題,因為你問問題的方式決定你所注意的事情的方式和角度。問好的問題能使我們專注在解決方案而非問題本身,亦即,找方法而不是找藉口;因為好的問題能使人產生更新的資源,而不會陷在情緒裡面。在遇到難題時,一個強而有力的發問模式是:『現在我要怎麼做(來達成我的目標)?』遇到挫折時,一個轉換心情的發問模式是:『從中我學到什麼?』要常常把注意力放在提昇我們生命的方向,把心思注意在你所想要的,而不是你所恐懼的。這會讓你更有力量,更有行動。
現在你知道你要怎麼做了嗎?找個安靜的地方,找幾張白紙,寫下幾個問題:
一、你要什麼?你希望達到什麼目標?這個月,這學期,一年後,三年後…。
二、寫下需要達到這目標的五項理由。
三、寫下沒有達到這目標的五項壞處。
四、寫下達到這目標的時限、和所願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五、為這個目標和自我的承諾做個計畫。
(或許你需要,第六,一個時間管理的設計。)
每天讓自己更滿足,這點其實很容易做到──當你做了今天預定的事,睡前多讀了半小時功課,或看到一篇好文章,這都會讓你心裡踏實些,對自己更滿意些。你更可以去發現,是你『做了什麼』讓你心滿意足?通常是些符合你目標的事,讓你自己更好,生命更提昇的事。反過來說,你也曾有過一個長假的最後一天懊惱自責的經驗吧,那通常是你沒有善用時間,做些導向你目標的事(更多是根本沒設目標!)以及沒做提昇你自己的事。提到善用時間,很多人都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了,怎麼做呢?
我們這裡並不具體談時間管理的方法,坊間有相當多的資料可以幫助你去安排自己的時間。事實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為自己訂過計畫了,但結果如何?是不是漏掉一些什麼重要的東西?有關提昇你的生命和激發你生活動力的……時間管理其實可以簡化為三個部份:
一、設定目標(確具體的);
二、依據重要性分配時間去執行之;
三、再加上一個咒語──對!你會需要一個時間管理的咒語。你知道是什麼咒語嗎?就是『不』,要學習說『不』!時間管理的要旨其實不在於在時間內去『做什麼』,而更是『不做什麼』。當你更能覺察你使用時間的方式,更能對自己說『不』時,你的新生活計畫就能上軌道了。(其實,當你能看到這裡而不把這篇文章丟到一旁,甚至於你開始在想是不是該設個目標、訂個計畫時,你心裡一定隱隱約約在對自己現在「生活的樣子」說不。『求好』是人類的天性,而『對現況不滿』則是改變的動力。當你在你心裡吶喊:『我不要再這樣子生活!』讓這股要提昇你生命的力量出來吧!)
(後記:這是我在1996年間所寫的,當時學了NLP也開始應用在學校輔導工作上,正好服務的學校校刊邀稿,就隨手寫了這些文字。那時主要參考的是安東尼羅賓的兩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