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台北為一群從事身心靈整合的工作者做的療癒訓練)(學員均以英文代號之)
(本單元為「自我療癒之身體河流技術」,第二個單元。)
老師:先說一點身體自我療癒的功效吧。特別是各位朋友都是專業的工作者。
1.對自己:能夠調和和通暢情緒,有更好的身心平衡。
2.身心靈工作者:養成對身體的敏感度─能從身體某些特定的反應,來發掘出問題的關聯性;
3.走在心靈成長的道路:身、心與靈命有著對應性,事實上更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系統。在這工作坊過程中的發現,從中可增進對你所修持的靈性取向的理解。像是修佛者能夠對佛法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身體河流練習要點說明/身體河流啟動要項/
1.可控制的溫和釋放的過程。溫和釋放意味著在沒有掉進去、不失去控制,維持意識觀看的中間狀態。
2.透過實作以及分享探討,來培養一種靜中觀照,任運自然的精神。
體驗者的分享過程中若有任何情緒,就讓它自然的來自然的流過;進入第二層若過程中太頭腦了,意識像打乒乓球一樣不斷的回應,會失去身體河流的精神。
身體河流進行第二次後Q&A
Z.A:練習時我的身體想躺下但頭腦卻發出害怕躺下的訊息,我採取聽從身體後感覺是舒服的。這過程讓我很清楚地感受到兩種意識,但過程中應該聽身體或大腦的?該如何拿捏?過程中我會被同學的大哭或大笑牽動,讓我感覺恐怖與驚嚇,內心產生被嘲笑與害怕的感覺─那些好像指向我,而我需要告訴自己回到中心避免被牽動更多,當時陪伴者的穩定支持很重要,讓我比較不受外界影響。
Jim凌:
1.要聽從身體的。感覺支持者給予的陪伴、扶持,可讓練習者放掉頭腦的顧慮,簡言之,聽從身體。支持者可先教育練習者「身體不會害我們」,這樣的過程有別於以往教育體系下的頭腦主導。透過一次次的練習,敞開對身體的信任,讓結果來驗證:聽從身體是正確的方向。
2.練習中難免受到環境的干擾,可用音樂等環境布置減少干擾。聽起來過程中你有些個人的發現,那蠻好的。這個活動可個別或用於團體,但兩者會有不同的效果,在團體中很難為單一對象做個別調控,因此有一位好的支持者顯得重要。
在有干擾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有的態度是訓練自己信任身體,不被外圍的風雨侵擾,但這需要一些練習。剛剛你的話語還洩漏了一些訊息:「那些哭笑好像與我有關,是不是在說我?」我想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帶著一些議題,遇到適當的時機了,整合的工作就開始了。
剛剛每位支持者都非常稱職,讓對方知道你在卻不干擾到他,你所傳達的訊息像是:「好的,我在這裡」。這樣的言語以及察覺到對方的需要,讓練習者會產生更大的信任,這是支持者很好的態度。
T.A:身體一開始做了很多動作,伸展完後開始會覺得想笑,聽到別人的笑引發我笑得更大。但笑當中有點小複雜,笑著笑著我就感到自己像是個一代梟雄的感受跑了出來,一笑我就好開心。有個一代梟雄跑出來了,我開心的感覺好像回到戰場,心裡面好像有點小破洞,還好身跟心一直有連結,我很喜歡身體作為主人的感覺。
Jim凌:剛剛T.A提到注意力,稍後我會再多說一些。回到一個精神是:我是我自己的主人。你有權力將注意力回到自己的身上,這是應為、應當的,但教化讓我們不應該成為我自己,不應當做自己的主人,而是應該要照顧他人。身體的工作是要我們注意力完全回到自己的身上,注意力若向內向下會造成催眠現象;注意力若向外、注意環境周圍會回到現實感的當下;我們要練習注意力不在內也不在外,維持中間觀看的狀態。各位察覺這次的經驗是:你是清醒的但又不像平時與人社會交際時的感覺,也不是進入催眠、昏沉的狀態裡。
T.A剛剛說得滿好的,對我們而言,每一次的練習都是在長養著一種狀態:一種當下觀照的意識狀態,讓身體可以進行它的走向。接下來各位進行會經歷到更多、更大型的或更精彩的變化,而也許周遭發出的聲音也更多,但我們可以視它為一種鍛鍊,練習在風雨飄搖中一樣可以穩定的放下船錨。
R.E:我沒有畫面,覺得身體和心靈都感受到極大的痛苦,過程中我還壓抑著沒讓它全出來,包括老師引導我可以說, 但我有顧慮並不想說出來…
Jim凌:如果說出來,那些記憶就會跟著回來了。
R.A:是,我我知道。(Jim看著R.E.,不語)
Jim凌:好,如同我說過的例子─在藥局的那位小男孩,他身體累積的能量會需要能夠有宣泄的通道,如果沒有的話,就會脹悶、堵在那兒。因此我的態度是鼓勵各位能夠讓它表達。(面向團體)可以多講講你個人的情況,好來增進我們共同的學習。
C.K:心裡有一些些情緒但是沒有出來, 我有背痛的問題,做身體河流時原本我以為是左後背在痛,但後來發現痛的地方卻是在腰部。另外剛剛覺得胸口有東西但是沒有出來,現在身體還在抖動,有些不舒服。
B.D:剛剛覺得身體裡有東西卡住,而過程中聽到外面別人的聲音讓我感到憤怒,想衝出去但是我壓抑住自己。還有我發現當身體往一個方向伸展的時候,會穩定心情。現在我的胸腔還有感覺不太舒服。
Jim凌:有情緒就讓它流動, 雖然水流的波紋像是流向了岔路、形成支流,但聽起來憤怒的感覺,是你自己的後面的調節,反而讓它被壓抑了。所以你的後背在承受,而變得比較緊。我們一次次的認識身體、認識到它底層的經驗,也透過這過程來讓我們更加開放。像是:「喔,我的身體可以這個樣子。」給你自己更多的許可,讓我們內在學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