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催眠有助於個案諮商和帶領團體的效能

JimLing按:這是一位心理師所寫的學習催眠的心得。他運用催眠在他的一對一諮商,以及團體工作坊的帶領裡面。我喜歡文末他舉的比喻,這也是我這些年作為一名催眠治療訓練者(trainer)給我自己的身份認同(identity)。

Jason L. :

回想起來,我對催眠的感覺經過了數次的轉變。

小時候看過馬汀催眠秀,雖然一開始是驚訝於舞台表演的效果,但是隨著年紀漸長,心中開始懷疑那應該只是節目效果;大學接觸心理學之後,我覺得心理學家應該是科學家,不應該太過於怪力亂神,那時的我由於還存有對舞台催眠的既定印象,再加上一些教科書對於催眠的偏頗(現在回想起來)評論,於是對於催眠便沒什麼好感。

人生就是這麼奇妙,一直以科學家自居的我,在大學第一次對心理治療產生興趣,卻是因為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他對於早期經驗的武斷論述以及無法以科學驗證的事實是眾所皆知,而且,他曾經也學過催眠技術。

就讀諮商研究所,踏上助人工作之路後,在學習各家各派諮商哲學、理論、技術的過程中,我曉得自己一直是偏向認知運作模式的,情緒一直不是我擅長切入的角度,雖然自己的工作模式有其效用,但是總希望自己能再更全面一點,或者直接地說,希望自己更強一點!才能在助人的過程中,能夠比較臨機應變。

陸陸續續地參加過一些研習課程,腦中對於催眠的好奇心依然非常強烈,所以也上過其他老師開的催眠體驗課或是一些討論到潛意識工作的課程,也在因緣巧合之下參加了凌老師開設的NLP初階和進階的課程。漸漸地,對於催眠的負面刻板印象有點鬆動了,我覺得是因為終於有人告訴我背後的機制是什麼,能夠說服我那科學理性的部分腦袋。

既然有好奇心、既然要學,那就徹底一點吧!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在天時(剛考上心理師)地利(課程就在台中)人和(就是想要上凌老師的課)之下,加入了這一個多月的奇妙旅程。

我很喜歡凌老師在課程中會先用示範以及讓我們體驗的方式來進行,在那之後緊接著對於原理的清楚說明剛好可以讓我把新鮮的第一手體驗和背後機制連結起來,這樣的學習是很深刻而且有說服力的。然後是大家分組的實際練習,永遠記得老師說的「催眠師永不失敗」、「沒有失敗、只有回饋」,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心情上會安定不少,也可以在每次的練習過程中訓練自己好好地去觀察並跟隨個案的狀態,去練習不管什麼個案有什麼狀態都可以做為利用來深入催眠的素材。

在我個人體驗最深刻的部分,最前面的是手臂飄浮的部分,到現在都還能記得我閉著眼睛時,老師一邊調整我的左手,一邊說一些引導語,突然之間輕按了一下右邊肩膀之後,左手竟然真的固定不動了!而且真的有「自己從右邊往左觀看」的解離感,在意識是清楚的狀況之下,這真的非常神奇。

坊間開這樣訓練證照課程的老師我不知道有多少個,品質如何也不得而知。而我覺得在老師的課堂之中,不只品質好,而且對學員的要求(回家作業)也不少。厚厚的一本講義真的是誠意十足,很佩服老師對於這麼多催眠相關知識的整理統合,完全不藏私地跟大家分享,而且還在課堂之間附加了不少的補充教材!對於回家作業的要求和十份個案紀錄,一開始是有些皺眉的,沒辦法,想到作業就會有壓力……不過,還好有這些作業和實作紀錄的要求,可以讓我不會下了課就忘記要持續學習,在課堂上的練習和十個人次的操作過程中,逐漸地我學會去掌控自己的聲音,我之前就知道自己在做諮商、上台講課、平常說話,不同場合可以調整不同聲音,而對於催眠,又是一種新的聲音訓練,而到目前為止,藉由不同對象的回饋,自己覺得還算不錯。

學習催眠,最初的初衷和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助人,而我在寫這份報告之前,已經實際在一對一個諮商中操作過催眠了,而且個案確實有了很大的不同,從個案的陳述、表情情緒語氣的變化、後續的諮商晤談,我很確定那不是個案討好我的片面之詞或是短暫的效應!我自己對於這樣的轉變挺驚訝的,因為在催眠之前,我已經與該個案晤談一個月了,一直沒有明顯的改變,直到那一次,我把自己對於諮商理論的了解搭配上催眠技術,就像是武功心法與兵器招式的互相配合那樣,在我能做到的範圍內,盡力發揮!這次的經驗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可以在往後的實務場域之中再做嘗試,當然,還是要以個案意願為先囉。

另外,我也在團體工作坊裡面帶過漸進式放鬆,用的稿子是在期末小發表時的類似版本,也就是隱含了巢狀結構的催眠稿,很成功地讓所有成員都有那種「時間錯亂、好像聽到什麼卻聽不清楚、本來想要跟卻發現後來跟不上」的經驗,事後還有成員來問我聲音是怎麼練的,怎麼可以讓人那麼放鬆?!聲音練習我覺得還好,多練就會了;我沒說的是……秘密其實是文稿的結構啊!

因為課堂期末發表的關係,我們這一組挑戰了三人接力引導催眠,初稿是由我一人完成的,有個小趣聞沒跟夥伴分享的是,我在電腦前打稿子的時候,是讓自己想像著自己就在念稿子的感覺,不知不覺的,一邊打字,身體也一邊輕輕左右搖擺,很自然地就把初稿完成了。

期末發表之後,老師提到說或許可以嘗試催眠寫作的方向,我覺得非常有趣,說不定真的可以試試看喔!至少可以先從自己寫催眠稿開始。坊間有很多催眠稿,現在懂了稿子背後的設計原理,自己就可以分辨出好壞,進而可以擷取好的部分,自己去創作出為個案量身打造的稿子。

說到寫作,因為自己也在寫小說,目前寫到一半的故事原先就有計畫要在後半段加入心理治療的場面,而這段時間學了催眠,對於小說是有雙重幫助的。第一種幫助,是我可以考慮將心理治療的場面加入催眠的元素;第二種幫助,是比較重要的,那就對我這個作者來說……持續寫小說、持續有進度,不然都只是空想!催眠的某個部份是有關於「自我催眠」的,我們可以對別人催眠、植入正向暗示,當然也可以對自己做這樣的事情!老師的講義裡面有些部分提到了自我催眠的內容,剛好對於在要許下新年新希望的時間點上,特別受用!因為自己心裡面其實是想要有一些改變的,當然更希望這些改變可以成真,而不會年復一年的變成下次年底的追悔事項,然後又去許新的新年新希望……周而復始。

自我催眠,就從最單純的「明天的我,各方面都會變得更好」這句簡單的話開始,在睡前對自己重複,搭配一些注意力向內向下的自我引導,期待慢慢看見好的改變!逐漸再對自己做一些其他比較具體的期許與暗示。這種感覺和學諮商很像的是,如果自己對那個東西沒感覺,那就很難真的對個案用出來;我覺得催眠也是一樣的(或許不管什麼事情都是吧),自己真的有切身體驗了,才能夠放心安心地去使用,因為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是只有技術的拆解,更重要的是對於背後原理的理解,搭配上自己切身的經驗,這樣才能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實務工作中,亦步亦趨地跟隨個案、貼近個案,然後懷著善意與對方的同意,引導個案去發生正向的改變。

催眠跟諮商一樣,不能只靠紙上談兵,而是需要在實際場域去使用,然後藉著每一次的切身回饋,去調整自己的狀態,以求能達成對個案有最大的效益!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想起老師說過的,原理技術都知道之後,催眠師還是要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風格。畢竟每個人在學習催眠之前、之後,都還是會有自己本身具備的知識和理論概念,而那些都會在每個人自己的努力之下,隨著時間過去,逐漸地融為一體,形成所謂的個人風格。

身為一個助人工作者,我曉得自己的狀態、喜好,還有限制,關於助人,有太多東西可以學了,不可能盡數學完的,我覺得那也沒有必要;我認為在投入鑽研之前,至少自己對它要有好的感覺,不然在過程中只會一直耗費一部份的力氣在做排斥,學完之後也不會真心接受,最後還是不會去使用。

對於催眠,回想起來,它在我心裡面已經超過十年了,這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次的感覺轉變;如今,在我對它有正面感受的時候,我投入去學習、鑽研,過程中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對於原理機制的了解、技術操作的體驗,都獲益良多;而在未來,還有其他更多未知但吸引人的東西在未來等著我去親身體會。

最後,如果要用一種隱喻來說這段過程的話,我覺得這就像是自己對一座壯麗的山峰產生憧憬,然後找到了優秀的嚮導去試圖學習山峰的一切(還附有手冊喔),並且嚮導還實際帶領我們爬了一段山路;然後,嚮導祝福我們在未來的路上發現更多美麗的風景,因為,那是要自己實際去經歷才會發現的獨特風光。(Jason L.)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