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是對潛意識最有效的溝通

JimLing:這是2007年暑假班上一位學員的期中心得─學習兩個星期之後的紀錄。
(我要求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就要開始做催眠,並且記錄一些情況,而我會一一解答)

催眠,是對潛意識進行有效力的溝通—Fran

課堂上的學習經驗
催眠的初體驗是將自己的手指變長,當發現自己辦到時,我驚訝地目瞪口呆!老師不著痕跡的催眠我們,要我們以自己的創意,以一分鐘的時間催眠手指變長(注1),這個過程讓我建立了很大的自信心;也發現人類潛意識作用的多重面貌!根據經驗,許多不可思議的能力展現,幾乎都是在十萬火急的狀況下,腎上腺素增加,生理產生變化,才驚覺自己的超能力。然而,以催眠的方式,卻可以讓人在非常放鬆的狀態中,催生出自己的超能力!

催眠,是一種外部放鬆,內部焦點集中的狀態。所以讓自己「有意願」的「放鬆」,是進入催眠狀態的重要關鍵之一,(當然,如果是接受一位技術高超的催眠師引導除外!)而配合「放鬆」的外在環境條件,則盡可能安排不會對我們感官造成太多刺激的環境。我便是在這種燈光美、氣氛佳的情境下,進入恍惚狀態,老師使用合作式催眠法,我感覺是不著痕跡的「滑」入這個狀態,接著引導下樓梯,看到許多未來的「門」。當回到現實後,我知道我沒有看到「門」,只有許多的彩色亮光閃爍,可能是因為我對於未來本來就沒有特別的想法,於是將這份體驗保留,事隔幾天回想起這份體驗,我的詮釋是:我已經在門內了呀!現在要做的是繼續往前走!

學習催眠者引導使用的語法部分,剛開始的「耍嘴皮子」練習,常常是不得要領,因為辭窮而繞著「是啊!」「對啊!」「很好啊!」打轉,我想,被催眠的同學能進入催眠狀態,是因為「意識」覺得太無聊而退下!(注2)經過老師的指導和提供的練習方法,加上練習、練習再練習,才有了小小進步。同時,對於聲音語調的運用,課後練習時,使用錄音的方式,聽自己的聲音再作修正,試著調整自己過度的音頻起伏。老師上課時催眠的音頻語調,讓我在放學的路上,還似魔音穿腦、不絕於耳,路走到一半,忽然定住回神,我不自覺的笑了!「是啊!」「對啊!」,妙不可言!

課後的催眠體驗

個案一:新手上路
個案對我非常的信任,但因為是第一次在課後練習催眠,我很認真的向個案講解催眠原理和整個流程。因為依照講義的催眠稿念,我似乎無法兼顧觀察個案的狀況。催眠過程結束後,個案表示,感覺沒有完全放鬆,但是看到一些奇怪畫面和藍色的能量在身體中亂竄。

檢討:個案在進入催眠時的身體姿勢,會影響催眠的深度,應該多加留意給予暗示,鼓勵個案調整到最舒服的狀態。催眠的內容應該事先準備好,才有更多的時間觀察個案的狀況。

個案二:寵物狗幫大忙
個案當天感冒,身體狀況不佳,但為了朋友義氣,連睡衣都帶來了。為個案設計的內容是引導放鬆,下樓梯,看到生命中重要的人。在一開始就遇到問題,個案感冒一直想咳嗽,呼吸無法穩定下來;前面10分鐘一直沒進展,感覺很挫折。就快放棄時,我想到個案養的寵物狗,於是,請個案想像自己在家中的床上,小狗正陪著她一起呼吸放鬆,這個方法奏效了!個案的呼吸規律平穩下來,也沒有想咳嗽的跡象,於是順利的引導個案下樓梯,在個案看到生命中重要的人時,忽然張開眼睛,淚水滑落,我立刻請個案再度閉上眼睛,安撫情緒,輸入正面信念後再喚醒個案。個案表示,看到過世的父親,聞到他的味道,看到他的頭皮屑,以及相互擁抱時感受到父親的體溫;而個案中途睜開眼睛,就是下意識想看看我。我覺得很感動。

檢討:這次經驗讓我體認到,對個案的瞭解越多,在進行催眠時可利用的資源越多。另外一個個案,我也是利用他喜歡的飛行經驗,讓個案感受搭飛機起飛,騰雲駕霧後個案才進入恍惚狀態,不過,個案表示,在半空中時覺得我的聲音有些刺耳!

個案三:你怎麼還不回來
個案在引導下,很快進入恍惚狀態,在試著請個案動手指回應時,已經動也不動。因為我還不瞭解要如何處理個案這種狀況,於是繼續輸入正面信念,過程中,個案抽動2次眉頭,在喚醒個案時,間隔2次完整的引導都失敗,個案完全沒反應。最後,我對個案說:「我知道你在裏面很舒服,我答應你,會再給你機會進入這樣的狀態,我知道……」(注3)話還沒說完,個案突然睜大眼睛,似乎表情有一點點情緒。平靜之後,個案指出,很快進入無知覺狀態,然後是如夢境般的大量片段,但無法記憶內容,完全沒聽到喚醒指示,突然睜開眼睛自己也嚇一大跳。

檢討:對於個案的狀況,老師給了我解答,同時我也分享給個案,經過更多的溝通,我瞭解到這整個過程,就是個案逃避壓力的模式-每當感到壓力大,就選擇睡覺,能很快入眠,多夢。而個案目前正面臨情感壓力。催眠可以讓我們瞭解到自己如何處理壓力的模式。

結 語

在練習催眠多次後,發現成為一位優秀的催眠者要具備許多的能力。首先,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當個案一直進入不了狀況時,我明顯感受到信心指數往下掉,要在瞬間鼓勵自己,勇往直前;並想起老師的話-催眠沒有失敗,只有回饋。同時,催眠者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應變能力和想像力,並且能夠對過程中的所有「回饋」分析理解。另外,讓我覺得不容易的部分,是個案的眼淚;每當我看到個案的淚水,心情也隨之起伏,這讓我去思考自己當下所扮演的角色。

催眠,像是一個覺察的過程;為人催眠時,同時也在覺察自己。在學習催眠的過程中,我知道自己的潛意識已經注入新的能量,也期待之後的學習,能夠給自己和身旁的親朋好友們更多好的影響。

JimLing對這位學員的期中報告的回饋:

註1:讓手指頭長長,這可以說是最簡單的自我催眠了,透過放鬆、專注、想像與暗示,讓自己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肉眼可以觀察到的生理變化(手指頭變長了),是我用來解說身心關連,以及想像和暗示作用力的一個簡易活動。常有些學員回去之後找人來做這個簡單但卻會讓當事人覺得神奇有趣的想像練習,也是一個很好的「催眠信服」convincer。

註2:Dave Elman所定義的催眠是:透過引導與指示,讓受試者的心智繞過批判的機制,而進入選擇性(單一)的思考。換句話說,是一種邏輯批判變弱,意識窄化並高度反應暗示的狀態(highly responsibility)。

我整理了四類催眠誘導技術群,其中,「漸進式放鬆系列」和「超越頭腦負荷和心智混淆」這兩系列,確實有學者說是「讓受試無聊到受不了而(負責監控與批判成性的頭腦)離開,因而滑入下意識的狀態。」

註3:這個案例我懷疑有兩種情況:

1. 他進入了類似睡眠的無意識狀態。但他的內在的隱藏觀察者還是會開著一個耳朵,所以最後當此學員說那段話時,還是喚醒了他自己──雖然他的意識也嚇一跳:『完全沒有聽到聲音,完全沒有知覺感覺,但,我是怎麼突然醒過來的?』。

我們在課堂上有時候會碰到這種情況,這些人很快地進入了一種無知覺的狀態(他們主觀感覺都覺得自己是睡著了),但不知為何,會隨著催眠者的指令立即回來,或是意識在渾沌中的某一點(正好是催眠師說出某個喚醒的字眼時)覺醒。

2. 另一種情況(但在此例比較不可能)是進入了一種很深的,分類上名之為「催眠昏迷(hypnotic coma)」的狀態─看起來像是昏迷,他們不會動不會說話,對外界一點反應也沒有,對任何指令都不接受,甚至連要他們清醒的指令也不會接受──除了某一句話!

Dave Elman 把這種狀態命名為伊士戴爾狀態(Esdaile State)以紀念在印度行醫的英國醫師詹姆士‧伊士戴爾(James Esdaile)。根據紀錄,Esdaile醫師催眠個案進入一種神奇的深度(無知覺、無反應)而執行了許多手術,包括截肢、腹部手術和各種傷口縫合─記載上他做過超過三百個腹部手術。在他的年代(1845年)手術死亡率是百分之五十,但他運用催眠引導病患到這種可以動手術的深度,使得他的死亡率下降至百分之八,並且病人更快康復。

Dave Elman 發現,這種催眠深度下的個案,是一種很愉悅的狀態,使得個案不想被打擾,不想脫離這種狀態也不想(對外界甚至催眠師)有反應。Dave Elman因此找出一個句子,只要碰到有人進到這種深度,在他耳朵邊輕輕講這句話,對方就會立刻醒過來。這個句子很類似這位學員說的話『我知道你在裏面很舒服,我答應你,會再給你機會進入這樣的狀態,…』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