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認識我的朋友請包涵一下,聽我用我絕不擅長的理財投資的例子來談一個有趣的概念:
你現在資產的處置/配置態度,反映了你對未來世界的猜想。
1.
話說在今年三月份全球股票大跌,米國經歷了四次融斷,一個我很信任的朋友跟我說,老凌注意了,咱們的機會來了。這個朋友在私人機構上班,工作之餘操作股票,立志要在退休後能夠靠股票獲利來養活家庭並讓孩子完成至少碩士學位。
他略帶得意地跟我說,「你看我猜對了而且時機等到了。」他在前年底開始跟我說,這波多頭從08年海嘯以來超過一般十年的週期,根本就是虛胖泡沫,後來還硬是被QE一路寬鬆到20年初,破滅就要來了。然後列舉大咖從雷.達里歐、末日博士魯比尼到大空頭big short麥可貝利都說了:應該快要下行、崩潰甚或蕭條了。
那時我初淺看書(佛系無腦施老師、不敗教主陳老師),想說辛苦賺的錢定期定額買0050和0056就好了。
他說老凌,Hold住Hold住,那些ETF會獲利因為是在多頭市場,接著會有十年一遇的下跌空間,這一跌至少三成,比你那些年化5%8%的好太多了,你的財務自由在此一舉,咬牙再忍一下,挺住就是一切,Be a Man!(好啦,菜鳥的我就沒有打破撲滿。反正平常我也沒注意任何財經股市,這一忍就忍了一年多。)
時移境轉,今年初開始多了許多時間宅在家裡,一些課程因為不能飛去,都空下來了。於是重新留意市場,也就有了機會跟著巴菲特老爺子親眼見證多次融斷的奇景。問他,老兄,定期定額還是我這種老實人的有效策略,進場了吧?他哼地一聲說等我號令!
但各位猜怎樣?我們在台積電約250左右、0056來到21塊半的時候都沒買(我當時的標的是0050、0056和台積電),他按住我顫抖的手說咱們等子彈飛一會兒。我也聽了一些名嘴─有軟的有寬的─ 預估台股會到7200,而我打算7500左右出手。咳咳,包涵包涵,都說了我對投資股票不懂。想笑的自己私下笑,想噴的就請忍住,這篇不是財經文──是人生感嘆文。
好啦,結果就是我被這個奇妙的市場狠狠地打臉,啪啪的腫到現在。咱也不怪川普鮑爾FED和這個好心的朋友,錯過時機是基於我的(錯誤)判斷/預估,以及心態。認錯就認錯。不過這篇不是來懺悔或討拍的。
我反思了一下,當時的情況就是:我沒有認清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
在三四個月前,我跟他等了好久的波動機會來了,但各種訊息紛至沓來時,我有個對未來世界(以及經濟和股市)的猜想。現在看來,那個猜想是錯誤的。世事多變,而機會來時,沒有準備好就是沒有準備好。如果有幾套應對的模型,哪怕碰到多空交替,也要有個抗風險的組合和進出場策略(比方說籌碼配置比例以及階梯化承接的方案…)。
人都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而我的想像力則限制了…
2.
我聽到一段youtube上講財經(MaskFinance)的說法,提到一個概念很有意思。
「你的資金配置方式,反映了你對未來世界的猜想」YT主蒙面哥說美國有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是:25%的現金、25%配置在大公司的股票(可能是尖牙系FANG),25%買黃金、25%放比特幣。他問大家,這個人這樣配置資金,那麼他是怎樣預想以後的世界(和經濟)?
什麼意思呢?如果把這些配置極端化,就能更好的比對與瞭解,他的想法。(以下都是他說的內容,照抄+稍微整理)
如果一個人的配置全部都是比特幣,你覺得這個人是怎麼想的?
這個人是認為現在的貨幣體系是要坍塌的,(他不信任任何資產任何國家的法幣,他只信任比特幣。)
第二,如果一個人把全部資金都放在頂級上市公司的股票,那麼他怎麼想?
他的價值觀在於相信人類創造財富的秘密在於強大的公司,就算世局變化,這些公司還會存在甚至更為壯大。強大的企業會繼續創造財富,他就把資金投注在這個預想的未來。
(註:我最近聽闕又上的youtube,也是這樣說法:跟著偉大的企業一起成長,讓頂尖的公司和精英人才來幫你賺錢。他力推台積電。)
第三種,如果一個人配置全是黃金,他什麼都不要,就是只收藏黃金,那他是什麼樣的想法?
他第一個可能覺得亂世要來了(災難與戰禍);第二他可能會想,是不是會有惡性通脹來臨?現金各國法幣都貶值,企業獲利也萎縮。一切都不可靠,只有黃金在手才能度過(生存、保值,交換各種物件)。
最後一種,如果這個人全部配置的都是現金,那麼思考一下他又是怎麼想的?他對未來世界是怎麼看的?
他可能感覺未來世界會是大通縮的世界,債務極高,得不到償還(債務債券違約),大量的違約存在,你買債券股票或放銀行都不好(歐日負利率),只有現金為王。
每一個人的資產配置的哲學和資產配置策略的背後,都代表了他對這個世界深層價值的認知。是他對深層的未來世界走向的一個判斷。
3.
聽到某些財經名嘴說某些股票好、某些產業有遠景,可以早期投資長期持有…等等。聽多了就陷入選擇困難。但其實他說的對不對,最有效的檢驗方式不是聽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他能否亮出對帳單公開他的持股?
人們所說的不見得反映他的相信(信念),只有他拿出真金白銀去行動才是真正反應他的相信。舉例來說,就像是已經過去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當時人們言之鑿鑿,不過我有個朋友他真的取出定存,在南投山裡買一塊地,囤了大量的米糧....付出行動才是真愛、真信。其他的都不過是耍嘴皮。事後觀之,我的相信卻是來自於這些名嘴的耍嘴皮。
我的朋友hlod住是因為他對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有個猜想。(好啦,我知道你想說什麼,股市的一個重點就是永遠不要預測,沒有人能夠正確預測,never try to timethe market)。而我呢?老實說,我並『沒有』一套對未來的猜想(所以才別人的)。對未來會怎樣沒有想像、沒計畫,自然也沒應對策略。沒有計畫的人就會跟著別人的計畫走(所以會有聽明牌的行為),這樣的人投入股市,沒賠光就是菩薩慈悲了。
有人說股市是個賭場、殺戮戰場。想想要去一個蠻荒叢林旅行,卻不做行前規劃,任由一切「自然發生」也真是滿率性的。不過,背包裡不放個雨傘、手電筒、糧食、水瓶、手機和GPS...就踏進你並不真正瞭解的地方/世界,這種作為已經不能用「冒險」兩字來形容了。
張忠謀說,在疫情之後,世界的局勢將會有不同的面貌,我們的生活方式將會大大改變;哈佛大學有篇研究說,即便疫情結束,我們所熟知的世界也將不再相同─我們無法回到原來的生活方式。這意味著過去所繪製的(我們熟知的)地圖將會改變,過去的規則─包括那些致勝邏輯也可能失效。
所以,我開始學習著,瞭解你的現況,去猜想/想像你將進入的世界的情況。在各種猜想下,找出最佳的配置組合─例如能抗風險與平衡低波動的類型。(這又跟個人風格、資產基礎和抗風險能力有關了,而我比較傾向雷.達里歐的建議。)在眾多不確定中,也要做好你可能的最好的準備,謂之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我在重建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你呢?你對未來世界有什麼樣的想像?
4.
話題稍微走遠。
我有個聯想,如果你現在的資產配置反應了你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未來世界的想像。那麼你現在每天的時間資產如何配置─你怎樣用你的時間──也反應了你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未來的自己」的想像。
我的大學同學現在大學教書,課餘大部分時間投入拍攝紀錄片,他多年來每天只吃兩餐,現在暑假裡天天要騎單車幾小時,體重維持跟年輕時一樣,只多了5%。而我認識的另一位朋友雖然還有幾年才能退休,但現在每天的重心就是追劇,檢測已經三高了還可能有糖尿病前期,但是冰箱裡放著幾桶賣場買來的冰淇淋,暑假裡窩在冷氣房那叫一個幸福。
你吃的食物塑造了你的身體,你吸收進來的資訊(看的新聞、書籍影片、訂閱的youtube和臉書^^)也塑造你的心智。
還是用我所不懂的股票來比方(time is money嘛),每天花一小時運動,或兩小時讀書,或三小時看電視、追劇或油管、滑手機…就像是定期定額地每天買入一支股票,然後一放二十年,但你是否確認你買進的是台積電,還是另一家xx電(曾經的股王)?
有些「時間股票」(追劇滑手機吃吃喝喝)可能很快帶來利潤(快樂快感爽),有的則需要你長期等待它的積累(複利效應),無聊且考驗人們的耐心,畢竟,當下能吃到棉花糖遠比未來能吃到的更香。但也就是這一點,差異化了兩類人(抉擇)的後來。
你現在如何配置你的時間資產,也意味著你對「未來的自己」有意或無意識的想像。
5.
最後說說我唯一做對的事情,我那朋友兩年前就叫我買黃金了,但我一直沒有足夠的認識(還是回到對未來世界的想像)。直到這一次我在1480時入手了三兩(去台銀櫃臺排隊,買了三塊小小的)。現在的價格約1800了。(不少人預測因為米國瘋狂大印鈔,金價上兩千甚至三千都可預期。)
(我現在的資產裡有微量黃金和微量比特幣──這也輕度地反映了我對未來的猜想。不過,我還在繼續猜想中,而且…當然會犯錯的機率也必然有,不過,總得有個模型據以行動。)
達里歐這兩年一直倡導要把黃金放在資產組合,主要是「避險」功能而非增值考量。(不過巴菲特則說他絕對不會買黃金,因為不是生產性的資產,黃金放一年不會生給你小黃金,他還是要買好公司的股票,等其股價被大幅低估時就買入持有。)而我年初聽財新傳媒總編王爍的「得到課程」時,他也極力主張要有部分比例的黃金,他說這是「災難預案」。
我認為,以後的世界的變化會大幅加速。在今年之前,誰會想到,美股在短短時間內幾度融斷,同時美國FED史無前例地「不計一切代價、無限量寬鬆」?當金融秩序國際關係以及市場自由性改變(後者是因為FED、各國央行無限量寬鬆印鈔救市),大水滔天除了讓貨幣購買力削弱(就是錢多變薄啦),也會更加推高貧富兩極化、中產階級消失,和下流中年老年現象頻增。那時你是在M型的哪一邊?
最後,
世界變動加劇,三不五時來個黑天鵝和「緊急事態」,掌握權力的決策者動輒宣稱「不惜一切代價,以挽救xx時」….小心,如果我們不留意世界的變化,沒有做好「災難預案」和抗風險的多元對沖組合策略時,我們很可能就是那個被不惜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