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症狀對話

2019/12/21

.症狀是一個沒有說出來的故事。


‧ 孩童的創傷(驚嚇與凍結)是壓抑在意識下的,他頭腦不會知道。


‧ 但身體不會忘記。


‧ 創傷在身體,療癒也在身體。


以下是今年(2019)八月底在西安的催眠治療師訓練課程,一位學員的心得記錄。(徵得同意分享)。
要學習治療,我們得先經歷這個過程,我示範之後,就讓學員分組練習:


‧ 鎖定一個要處理的症狀(一種困擾的議題,頭腦和意志力都沒有辦法改善,總是會重複發生-pattern)。
‧ 先聚焦在身體的感覺和情緒感受。
‧ 做一點淺的催眠。
‧ 引導潛意識跟著這個症狀的身體感覺和情緒,「回到前一個相關的、類似經驗的    時間點」(像是時間回溯)。
‧ 在每個時間點釋放。
‧ 來到原點,釋放、清理、整合。(愛與資源)


以下學員的記錄很翔實,她很快地有身體反應(肩膀不自覺地發抖、聳高…身體蜷縮…)(Jim:這像是創傷凍結的徵兆。),她的練習伙伴按照程序繼續引導,一路浮現一個個更早的、已經遺忘的記憶,來到三四歲大…我們看原文吧。(文長,我只取這個「症狀對話」的例子片段,其餘略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刻躺在回程的火車上,我和自己安安靜靜的在一起,不用刻意去和別人攀談,只用感受內在的平靜。這也許是此行最大的收穫,學習療愈他人的同時,也療愈了自己…”


這段話是我於2019.9.1晚上記錄在朋友圈的一段話,可以很好的概括此次催眠課程的體驗和收穫。原先是本著好奇與探索的心態來學習催眠技術,卻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一場內在的整合之旅,將自己在生命的旅途中遺落下的一些碎片撿了起來,拭去蒙在上面的灰塵,重新又納進自己的生命體系中。

 

療愈在身體——跟症狀對話


開始練習後我選擇的議題是:在眾人面前發言或者表演就會很緊張。跟隨著小夥伴的引導,我開始閉上眼睛,放鬆身體,想像著最近一次上臺發言的場景,讓當時的感覺慢慢浮現,同時注意著每一個細節的變化。

 

很快的,有些出乎我意料的反應發生了:右側肩膀開始微微發抖,繼而帶動左側的肩膀一起開始往上聳,聳到一定的高度又放下,如此小幅度的幾次來回之後,又繼續帶著這種感覺進入了更早一次的情景。隨著場景的不斷出現,我很驚訝於自己身體的變化。肩膀抖動的幅度更加強烈,向上又向前,帶動著身體像是要蜷縮起來。我一邊感歎著這種身體自發性活動的神奇,一邊跟著夥伴的帶領繼續去往更早的情境。


 然後,有一瞬間的停滯。因為當時出現的場景跟我的議題看似並無連接。那不再是在眾人面前發言或表演的畫面,而是一個離別的場景:是15歲的我站在街道,正是離開xx(某城市)回國的那一天,街對面是初中的校門,就這樣遠遠看著這個有太多留戀和不舍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而此時身體的感覺更加強烈地湧上來,同時伴隨著強烈的悲傷,眼淚也隨之流下。與此同時,有一個念頭冒了上來,我的身體現在並不是因為緊張在發抖、在蜷縮,而是因為    不想要孤單,不想要被留作一個人。

 

是啊,這個議題可能才是我真正該去探索的部分,身體是多麼的智慧,它在用自己的方式提供著一些關鍵的資訊,即使一開始的方向並不準確,它也有辦法讓你回到正途,而你所要做的,只是靜靜的不抱預期地聆聽和感受。


再進入下一個場景時,它依舊給我了驚喜。那是一個已經被我忘卻的片段,可能是10歲左右吧,我坐在當時家中的床上,把四疊被子前後左右地擺在身邊,圍起一個小小的中間區域,讓自己蜷縮在裡面,享受著這種被柔軟包裹著的安全感。於是想起那段時間經常回家後是一個人,閑來無事時就會這樣給自己營造一個休息的角落。但這些記憶幾乎已經被我遺忘了,沒想到在這樣一個時刻會再次浮現出來。於是更加確定,身體要我思考和探索的議題其實是關於孤獨感,關於我總是很難適應獨處。


當時身體的抖動和淚水幾乎已經達到巔峰,再進入的下一個場景似乎是更小的時候,可能3、4歲吧。畫面很模糊,只是有一種感覺,就是要跟父母分別,他們要去外國了。說實話內心有點意外。雖然從小到大,周圍的大人都會用一種憐愛的語氣說我那麼小就要跟父母分開真的很不容易,甚至我還能從他們的語氣中聽出對我的憐憫,但是對於我自己來說,一直覺得父母的離開並沒有帶給我任何的悲傷,還認為是周圍的人們小題大做了。但在這一刻又突然變得不那麼確定了,因為我似乎回到了那個小小的身體裡,很乖、很懂事地跟他們道別,沒有哭,只是說讓他們早點回來………但是身體的感覺很強烈,淚水也止不住的流,仿佛可以聽見那個孩子的心聲,居然在說:“不要走,不要離開我………”


此時小夥伴問我希望她給予怎麼樣的支持,我脫口而出:“想抱抱。”其實從身體開始不斷蜷縮就有這樣的想法,隨著越來越強烈的蜷縮,身體很想縮稱成一小團蹲在地上,很想在那個狀態下有人可以抱住我。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意識仍然線上,意識覺得這麼做有些誇張,於是有了猶豫,所以就一直沒有蹲下來……
    再後來就有人抱住了我,耳旁也傳來小夥伴和師母溫柔而有力的話語聲,情緒在那一刻通過猛烈的淚水得到了釋放,同時也讓那個內在的小女孩被看見了,並感受到了安全。身體的抽動逐漸平復下來,仿佛有一股暖流慢慢流經我的身體,溫柔而美好,讓人禁不住地流連。


很感謝有了這樣一次經歷,更讓我切身地體會到凌老師一直強調的,症狀在身體,療愈也在身體。並不需要刻意追求,身體會帶領著你慢慢找到那個答案。我覺得這次體驗是一個整理的開始,當我做好準備,我會嘗試再次去觸碰這個議題,看看下一次她會和我有怎樣的對話。

 

也正是有了這次經歷,才會出現後來在返程火車上的一幕:我可以安安靜靜地與自己獨處,而不是選擇去和同車廂的人聊天交流。如果放在以往,在這樣一個空間裡獨處會讓我很不自在,但是那天我卻做到了,我想這正是內在改變的開始吧。


這六天四晚的學習經歷對我來說彌足珍貴,感恩遇見凌老師和師母這一對儒雅高尚、溫潤治癒的精神導師,感恩遇見一群志同道合、溫暖有愛的師兄師姐和小夥伴們,祝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未來的旅途中不斷整合自我、療愈他人。

 

相遇的時候,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