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和用「量化模型/比喻」來思考

想明白,和用「量化模型/比喻」來思考

 

上一篇小黑板:『知其為何,能迎接任何。』

He, who has a "why",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是我之前貼過的另一個小黑板的續篇:

『許多人認為的缺乏動機,其實是缺乏清晰度(事情沒有真正想明白!)。』

Many people think they lack motivation when what they really lack is clarity.(from原子習慣)

 

1.

如果一個事情想明白了,動機或者動力就不是問題,他知道他該做,或者果斷放棄不做,都來自於他的真確理解。 (而他自然能夠承擔與欣悅其選擇的後果。)

 

就像是有人問作家兼投資人兼知識付費領域前行者兼幣圈大佬李笑來……

(對,李老師的名字就真的叫做「笑來」,前新東方名師──早年被小學同學前鎚子手機創始人第一代網紅羅老師找去一起在新東方教英文。),

有人問李笑來老師為何能夠做那樣多事情,都不累嗎?不辛苦嗎?你是如何堅持的?(李笑來很高產,寫文章、出書、授課、炒幣...—曾傳說擁有一萬顆比特幣,放到今天市值近一百億台幣。他把一年當作十年用,七年就過了一輩子。他在年節期間也從不放假,繼續做事情。)

 

他說,這個問題讓我很詫異,我真從沒想到「累」「辛苦」這種概念,我做這些也不是「努力」,沒有努力或者需要堅持的問題,因為...當我真心想明白了之後,要做啥不要做啥,就變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一個真正想明白他現在每天的吃喝和不運動,和未來的健康、壽命和生活品質之間有著直接確定關連的人,他怎麼可能還會大吃大喝不運動? 之所以做那些事情而事後又懊悔的人,不是衝動不是管不了自己,而是「沒有真正想明白」。

 

他說了兩個例子。

 

他是個作家,常在自己的blog寫文字以傳遞影響力(事實上,他的書都是他先公開寫在blog上的文字,再集結出版的)。

關於為何要長年不斷地寫文以傳遞影響力?這也是他想明白的一件事情,他多次演講提到,在未來,個人影響力就是財富,而實現和擴展影響力的方式,最低成本和最可操作和升級的,就是寫作和演講。

 

此人極有爭議(主要是在數字貨幣圈),但不可否認的,他的文字傳遞、知名度、影響力、財富,這幾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連。

他一天要寫幾千字,連續多日甚至多年,對他並不是一件困難或辛苦的事情,因為他換算了他的文字帶來的金錢報酬,大概(略估)一個字有十元人民幣,那麼一天寫個一千字就賺進了一萬人民幣,這當然是越寫越開心啊!怎麼還會有要努力要堅持的問題咧?

 

對於每一件他在做的事情都如此精算和想清楚之後,讓他做事情都是熱情滿滿,『(當你想清楚之後)這不是你要做不做的問題,而是這是個你無法不做、無法抗拒,一定會做的事情!』

(Jim:我打算後面寫一篇關於使命與召喚的小文,請期待。)

 

另一個例子他提到,他寫文章或看書學習時,若是想要喝咖啡,手機一滑就點外賣,他說他出門下樓去買咖啡也就只要五分鐘,但他一分鐘可以賺進五十元rmb,為何不花三十秒點外賣(外賣費用也就五元rmb),省下四分半的時間來做更有價值(賺錢)的事情呢?(50 x 4.5 – 5=等於$$$ )

當把把時間當作金錢一樣來思考時,五分鐘下樓買咖啡是個錯誤的時間投資甚至損失。

(這才是真正的「time is money」的思考,量化的思維模式,讓選擇變得很容易,因為數量化的對比清楚可見。)

 

2.

這讓我想到第二個話題,學習用量化的模型或比喻來思考。(思考人生的一切!)

 

算一算你的收入除以工作所需的時間,就是你每小時創造的產值/價值。那麼一小時收入一千元的人,這一小時拿去滑手機,就是損失了一千元。(好啦,我知道我也常滑手機,不過,每當動念思及:時間可換算的金錢成本之後,至少我讓自己每天都能做一些「創造價值」的事情──包括寫這篇文章。)

 

說說一個年輕朋友「多年來」一直想要開NLP和心理成長的小課。我建議他這樣那樣,到了要寫文案招生時,他表示了「困難」。

 

『你知道「困難」這種情緒的意思是什麼嗎?』

「蛤?」「阿就是很難啊,寫不出來,不會寫。寫的不好…bla bla..」

 

『困難的意思就是,你認為你所能得到的回報要少於所需付出的,這就有了困難感。差距越大,困難越大。反之,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所得到的回報遠大於付出的心力與時間時,會感覺困難嗎?』

 

唉,直接舉例子好了,寫一篇好的文案,如果能為你招來六個學生,兩天小課一個學生你算收六千好了,你這篇文案就創造了三萬六的價值。兄弟~,喂!醒一醒,好好寫一篇文章可以賺三萬六,你為何還不寫!?

 

用三天時間整整三十小時來好好琢磨精修,你都很必要把它寫出來!這等同於一小時就(透過這文章)賺一千二。更何況這篇文章有積累性(以後的招生都還會有用。)。

(這也是「系統」和「被動收入」的概念。呆伯特漫畫的作者曾經說過,不追求目標的成功,而在追求「創建系統」,所以他每天寫文章漫畫是在「建立系統」。因此不要被一篇文章的好壞或一個目標的得失所影響,但是要每次都精細修正讓自己越寫越好,並且積累出一個龐大的不可撼動的系統。)

想清楚「為何」why,可以帶來動力。(回到上面烙的英文:Many people think they lack motivation when what they really lack is clarity.)

 

3.

然而,「是什麼」what,以及「如何做」how,一樣要.想.清.楚.。

 

排除了動力的困難,年輕朋友找了許許多多網路上同類型主題的課程DM,剪剪貼貼拼拼湊湊….

『呃,…這…也…滿不錯的啦。可是,你有沒有先想一想你要上什麼?你的內容框架?』

「我的文筆不好,我想參考看別人都怎麼寫。」

『是,這…滿有心的,但那應該是第二步或第三步的事情。你要先有自己的課程框架,包括你第一天第二天要上哪些單元,有哪些活動,時間怎樣分配。每個單元的主題和相應的教學目標…』

換句話說,這些,都要.想.清.楚.先。

 

文稿粗胚有了,再來才是考慮「如何」更精緻、優雅、招人目光、起承轉合的段落,以及如何設計標題的套路。(科普一下,標題套路:

一句話讓人秒哭的溝通神技/他是如何做到只用一個月就那個那個的?/

學了這課程2300萬人都醉了/

兩天教會你無痛登天,連川普也說偉大偉大/

十三招讓你的男友或女友被催眠套路而不自知…

用數字,觸覺動詞、驚嘆號,反問句,等等銷售型文案的模版。)

 

如果第一版的文案粗胚無法產出,嗯,那可能意味著對於自己要開的啥課的內容…要.花.時.間.想.清.楚.。

(你只能賣出你擁有的東西對吧?如果那些東西無法掌握好,就不是真正擁有,那或許退一步多花些時間去確實把握好那些「想要賣出的產品或服務」。)

(我沒說出的是,)

或許,再退一步,對於自己要開課的念頭、意圖,也想一想清楚。

 

Why要開課?

why要開這種課?

why要這時間開課?

Why人們會要來上你這個課?

(插嘴跑題一下,話說有個朋友曾問我,他想開課,但看來看去感覺我的課程文案還不錯,問一下是否可以借他拿去套一套? >”< 還真不是開玩笑,他頗認真地徵得我同意。我想,他對於他自己的課程定位,以及要做什麼,沒有.真正.認真.地想.清.楚.。)

 

4.結語

我不能宣稱:「想清楚,治百病。」。

但是大師曾開示:「智慧不起煩惱。」

想清楚、看透事情的本質,也看清自己的本質,那麼再來玩後面的各種花式操作,可乎?

這裡來個快速結尾,關於「量化人生」這話題希望以後我也能好好地整理,另寫一篇。

 

這裡僅舉三點個人的小例子:

1.以人均壽命來說,如果我一年讀15本書(好好地整本讀完),那麼我剩下的時光大概也只能讀五百本書了。(轉頭看看我十幾個書櫃上幾千本書,我知道我可以放心地丟掉不少。)

這也讓我更加重視選書和讀書了。(也就是不要無謂地把我有限的.時間扣達.花費在一些爛書上。)

 

2.我今年和明年都會去台東開課,這是因為去年我自己做了這個量化人生的練習,醒悟到,那麼美麗的台東海岸,如果我每年只去一次,也只剩下二十來次的造訪機會了。(我算自己八十歲後大概會比較少舟車移動。)

於是去年11月我去台東開課時,就央求辦課程的Kim讓我能夠再來。(並且在課後停留台東幾天到處逛逛和訪友,找了Rob和哈克。相較於以往,台東課後我都是直接搭車北返的。)

 

3.最後,過了今年二月,我大概還能再過三十來個新年。你呢?

 

過了今年的農曆新年後,你還有幾個新年可以過?(這會讓你有什麼想法或感受?)

留下一個小小的、安靜的結束。

Peace~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