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棟建築,或是一株植物?
NLP的發展者Bandler說:一切都是隱喻。
1.
這是我看youtube 上 Dandapani 的短講:[你上一次淨化潛意識是在什麼時候?]得來的靈感。
在其中,Dandapani說要「把自己看做有待完善的工程 a working progress」
「把自己看做是一座正在施工的建築 a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因為,
人們不會挑剔一個施中中的建築,畢竟它還在形成中。
但人們很容易挑剔一個已經完工的建築:這個大廳挑高不夠啊,
聽到這一段話讓我很有聯想。
你會把自己視為是一個什麼樣的建築?
又,如果你是一棟建築。
你喜歡這個建築嗎?
2.
說來有趣,當人們提到自己的缺點、當人們浮現自我批評的內言:「
有著諸多讓人埋怨、可以批評的地方:電燈開關的位置角度不對、
這樣的房子讓人生活在其中,有許多不便...
屋子的格局很限制自由,你也無法寬心樂意待在其中。
用這種角度來比喻,
如同生活中積累很久的陳年惡習,變不好也改不了。
除非拆了重建。
而奇妙的是,如果藍圖沒有更新,出來的成品跟原型也差不了太多。
3.
但如果這是個施工中的建築呢?
人們對此就顯得寬容,給予很多機會。
會願意加入良善的意見,試圖讓這個建築有更完善的功能,
人們願意給予等待和提供實驗,對它有所期待和希望。
看著形成中的建築,如果你是業主,知道你有權力去幻想和要求,
讓建築工人們去擴展和調整,
增添一處露台造個棚架和水池,供你夏日遮蔭賞魚或戲水;
加大書房並放個跑步機,可以飽足身心兩方面的滋養。
如果你是業主,你有更多的寬容,願意等待,
給這個建成中的建築更多耐心與鼓勵。
4.
以房子做為自我的隱喻,反映了怎樣看待自己。
5.
如果再換個隱喻,把自己當作是一個有機的、不斷成長中的植物呢?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姿態,也有不同的美。
不過,大自然並不要求美麗,所要求的是更偉大的事情,
你今天看到的樣子有他的發展歷史。
如果你不喜歡他橫生漫長的莖幹,
如果你介意他的葉片發出刺鼻的辛味,
他今天的一切狀態(現狀)就是他的生命史所發展出來的『
當乾旱來臨,他得枯萎,保全最後一絲僅存的能量在苞莢種子裡,
那麼低盪.停滯.沒活力,也是這個偉大設計的一部份。
荒年時,唯一要求的,只有生存而已。
(他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很棒了。)
等待雨水來臨,資源無虞時,他就可以一展新的面貌。
也許變成你難以置信的新模樣,花團錦簇迎風招蝶。
富餘時可以開展,敢於冒險(以及犯錯)。
而你可以知道的是,
適應環境、不斷變化調整,基本的偉大設計─
知道自己是株植物,現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在已經是最好。
未來還有許多可能,很多未知提供刺激,
植物就是這樣,無法定型,讓人充滿期待。
6.
不同的認同隱喻identify metaphor帶來不同的自我認定和信念。
那麼你願意看待自己是一棟已經完成的建築,或是一個還在成形的、
7.
我想到我的信念課程系列裡(是的,上了好幾期不同主題了),
希望今年十月台東的信念課程心靈之旅順利成行。(Kim姐姐~,
8.
看到這裡,如果你願意實驗一下,
-1.如果你是一個植物,你會是個什麼樣的植物?(直覺,
-2.那麼這樣的植物,有什麼好?給人什麼印象?
-3.同樣的這樣的一個植物,有什麼不好?有什麼缺點或壞處?
-4.作為一個這樣的植物,他有哪些渴望?他又會有哪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