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趕不趕?以及 我要做什麼?

時間趕不趕,以及我到底該做啥?

1.

※ 時間趕不趕?壓力大不大?

一個年輕朋友問我,那本傳說中我正在寫的書,現在怎麼樣?

我回說,喔,它很好。乖乖地躺在它所在的地方,很安全。

它的成長需要時間,我希望它的發育很足月,不要太早出來。

我不催它,你也不要催喔。

對我這種寫寫停停、心情寬鬆,十分自在的狀態,他很羨慕。

「你都不會壓迫自己嗎?」(潛台詞是,做人不積極進取一點,這樣好嗎?)

接著他開始說他的糾結,那當然是關於現實的骨感與殘酷,以及遙遠但非常豐滿的夢想在遠方呼喚他,是他的動力來源。

我還來不及回以禮貌適切的慰藉,他說啊我要回去專心趕稿了!line上面他的編輯在問候他。

這位新銳作家朋友,臉書上非常勵志,偶而也戲謔地寫些被編輯催稿的情節,有一種厭世型雞湯的味道。

年輕人啊,真的滿努力的。(加油喔!)(握拳,遠目)

2.

※ 不與時間為敵,而與時間為友

時間不是我的敵人,在我這個年紀時,慢慢有此覺悟。

生命提供一條道路,旅程上「時間」是我同行的友伴,他不比我早也不比我晚。

我們同時出發也同時抵達。

那麼在這條時間道路拼命奔跑是為了什麼?(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吧。)

時間從來不催趕你,是自己(的夢想渴望,或者擔憂與懼怕)在催趕自己。

像是生怕錯過了什麼?

不過低頭趕路的我們,錯過的肯定是沿途的風光。

3.

※ 靜下心來,想清楚

※ 不要陷入窮與忙的「稀缺」陷阱

不過我也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在我離開學校穩定的教職,出來做自由工作者的年代,也有好長一段時間陷入生存焦慮裡,什麼課都接,哪有兼職(代課或諮商中心值班接案)就上,什麼主題只要沾上邊的我都想接,持續有收入很重要!

到了近期,想清楚了「生存、生活,與生命」三者的關係,才稍微緩解這種焦慮。

(要細緻盤算此後餘生所需的費用,我稱之為算好自己的「地板」。)

(幾年前在台東的信念課程裡,有一個單元,量化計算自己生命所需的「地板」和「天花板」,在算完之後我整個人輕鬆了下來,淑如也是,於是這兩三年來的幸福指數日增。)

在「稀缺」和「貧窮」的研究裡,指出金錢(儲蓄)的短缺和時間的緊迫,都會帶給人一種認知上的限制,甚至影響一個人的聰明度和做決策的能力。

我沒瞎扯,對印度農民的研究,他們的心態和認知水平有一種週期性的波動。這些農民經常只能在一年收成之後才有一大筆款項進來,而得熬過很長的無收入時期,富時他們能夠還貸款、置辦家電、買點好的給自己和家人;窮時他們就得借貸去買種子和肥料,以及照顧家庭的花費─包括小孩的學費。

研究人員測量他們這兩種期間─「有錢有餘糧」和「缺錢欠貸款」─的智商,有著顯著差異。因為煩惱那些借貸和要籌錢應用種種生活所需甚至意料之外的花費,讓他們的頭腦「沒有餘裕」。

至於時間上的緊迫感,有一種很形象上的比方:雜耍Juggling ─雙手接丟三顆球不能落地。

當生活中滿滿是緊急待辦事項的時候,就像是手上要接住一直掉落的好多球,已經沒有注意力去思慮和計畫較長遠的目標,或為自己做未來競爭力上的投資。

那麼,反制稀缺,一樣要.想.清.楚。除了處理.生存焦慮.之外,要有時間上和心態上的「餘裕」,得精算「優先級」─做「戰略性的選擇」,捨棄一些事情不去做。

傳說爱因斯坦說過這句話:

「如果我有一小時拯救世界,我會花55分鐘去確認問題為何,只以5分鐘尋找解決方案。」

If I had one hour to save the world, I would spend 55 minutes 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only 5 minutes finding the solution.

不陷入時間短缺的困境,影響到我們思慮的帶寬--思緒變得急.忙.慌.亂.與緊縮,另一個比方就是「管窺效應」,看不見未來也看不見大局。

學習做一個.長.期.思.考.者,像曾經的世界首富巴菲特,以及現在(?)世界首富亞瑪遜的貝佐斯。喔,首富換人了?好吧,特斯拉的馬斯克現在做的事情,再生能源、電動車、探索太空和計畫星球移民…都是他在大學時期寫下來的計畫,當時他思考著,「整個人類社會」在「未來」會遭遇到什麼問題?而他能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助力角色。

(關於「生存焦慮」和「戰略選擇」,希望後續有機會針對這些主題再來談一談。)

4.

※ 大量實驗,快速試錯,從實踐中找到方向。

※ 重要的是建立系統而非追求成功。

之前有一篇「想清楚,量化模型思考人生」的文,這一篇有些關連。

這裡不只是提「想清楚」,而是要「搞清楚」「弄清楚」,這是觸覺動詞──需要動手操作親身實證,才能有真正的「清楚」。

這意味著需要有著相當數量的嘗試,積累相當的失敗/犯錯誤,然後從中就有機會碰到「對」、「感覺到了」的時刻。

就跟創業者要刻意去積累「有效的失敗」─先用小成本試誤,而且要快速大量的試誤。

這也是史丹佛人生設計課的概念(請自行google,繁體簡體都有出書。)書上提到,設計你的人生,有幾個步驟。其中,小成本的實驗和試誤是重要的一環。

※ 做實驗,而非做成功。

※ 建立系統而非達成目標。

呆伯特漫畫的作者斯科特·亞當斯(Scott Adams)說,重要的是建立系統而非追求成功。

他說,持續寫文章,想主題畫漫畫,都在持續積累地建立一個系統。不要受到某一篇文章的成功好壞而影響心情,但要注意回饋來據以修正。把重心放在長遠的系統建立而不是一個短期目標的成功。

他在正職工作之餘,每天早起,固定在上班前用一段時間寫文章和畫漫畫,如是數年。女友問他為何要這樣累,去做一些(當時)還看不到成果的事情?他回答了上面那些話,他正在建立一個系統。(直到這個系統牢固不可摧為止。)(後來事實證明了他是對的。)

建立一個書寫的系統(而非寫好一篇文章)。

這個系統包括:文筆的鍛鍊、題材設定、敘事的豐富化、風格的創新與嘗試、受眾的口味和市場的測試....

5.

※ 關於堅持,以及「請放棄堅持吧」

這故事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另名:〈美食祈禱和戀愛Eat Pray Love〉)的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Gilbert, Elizabeth)說的,寫在她的書Big Magic: Creative Living Beyond Fear上。

她說:

多年前,我叔叔尼可在華盛頓的一家書店聽美國名作家理查·福特(Richard Ford)演講。在朗讀結束後的開放問答中,席間一位中年男士起身發言:

「福特先生,跟你一樣我一生都在寫短篇故事和小說。我們歲數差不多,背景也相似,就連我們的寫作主題都很像。唯一的差別是你寫出了名氣,而我奮戰了幾十年,作品卻依舊苦無機會發表。我心碎了,太多的拒絕與失望把我的精神擊垮了。你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給我?但拜託,請.不.要.只.跟.我.說.要.堅.持.,因為每個人都叫我要堅持,聽到堅持二字我只會更煩躁。」

嗯,我不在現場,但根據我叔叔的講法—他是個很優秀的記者,福特的回答是:

「這位先生,很遺憾你的寫作之路並不順遂。但請相信我,我絕對不會用『請堅持下去』來打發你,那對你會是一種侮辱。年復一年地遭到拒絕,我可以想像還要聽到請堅持這三個字,會讓人多麼崩潰。其實我想說的是另一句話,這句話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我想說的是,請.放.棄.吧。」

此話一出,現場的人全都僵在那兒—這是哪門子的鼓勵啊?

福特接著說:

「我之所以對你這麼說,是因為寫作顯然沒有讓你開心,寫作帶給你的只有痛苦。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才是。你應該把寫作的夢想放下,找其他事情去豐富你的人生。去旅行、學習新的興趣、多跟家人朋友相處,或者放鬆休息都行。但就不要再寫了,寫作顯然在傷害著你。」

現場又是一陣長長的沉默。

然後福特露出了笑容,像是他才剛想到一般地開了口:「不過,我會說,如果過幾年你發現自己找不到別的東西來取代寫作,其他的事情都不能給你同等的著迷、感動與啟發……嗯,那麼,先生,恐怕你也只能回到寫作這條路上來堅持了。」

嗯,真正的熱情,沒有堅持的問題。

你無法不做。

6.

※ 自己不得不走的道路,以及心之所欲的道路

有一本講述如何提升生產力的書。(The Productivity Project: Accomplishing More by Managing Your Time- Attention- and Energy)

裡頭有個故事吸引了我。

一九七O年代,爾灣加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決定在校園內各建築之間不鋪設任何步道,學生和教職員可隨意走在周邊草地上。時日一久,有些草地區塊因不斷被踐踏而枯黃,此時,再將這些區塊鋪上磚塊、設為步道。

校方不預先設定路線,而是讓人自然走出一條路。景觀設計師稱這樣的步道為:欲望路徑(desire paths)。

7.

心之所欲的道路,真好!

關於寫書,我就想要慢慢寫,好好寫。心裡有的,不(只)是一份小慵懶,還有一份小倔強。

我大學在大四時的分數很高─足以拿獎學金(在此感謝一下林熊徵學田基金會,獎金滿豐厚的,大三大四我拿了兩年),也順利被遴選上助教。(打敗另外兩位班上的一二名同學。)

其實只是因為我選的學分很少(總數128小時足以畢業,我大概只選了130小時吧),但是都選了我喜歡的課程,分數也很高。有一門課97分,班上的第二高分不及八十分,因為全班成績都差,老師用線性公式全班加分(不然全班會當掉3/4),我的成績換算下來遠超過了一百分,老師私下找我說不好意思我只能給97分,請理解一下。

另外我修了楊茂秀老師的兩門哲學課程,都拿到了95分。因為我很喜歡他的課,雖然常蹺課但是每週的心得很用心的寫。

但是我研究所成績很差─肯定是全班最低的吧。有一科得到零分──那門課程對我來說輕鬆愉快,只是我不喜歡寫期末報告,因為沒交報告,老師也無可奈何,在送出去的表單上留下空格。畢業前我去教務處查看學分成績時發現該科被系統自動歸零。

(老師也很人性,跟我說不然你還是交上期末論文,然後我們寫一份報告上呈教務處,把分數重新補回來。我不願意大費周章,還要讓老師另寫公文報告,反正零分就零分吧。)

(年輕人,衝動了吧!?)

(上述荒唐實不足取,畢竟事後來看,如此不積極上進的生活風格,居然也能活到現在,純屬僥倖。)

8.

過年前掃除整理書房,翻出了2003年和2008年寫的計畫,赫然發現,自己多年來一直計畫的,從來沒有實現過,只是年復一年地寫在新年新計畫上。

我畫了好幾種格式的時間管理手冊,什麼每天運動三十分鐘,每天晨間日記五分鐘的,還有種種紀錄表格來規劃「有效率的一天」,精細到三十分鐘一個格子,要在上面畫圈叉──就是對自己做績效考核。

但多年下來,那些在成功學和效能管理科學上被認證有效的方式,對我.通.通.行.不.通。

很長時間我認為自己意志力不夠,或方法沒掌握好。於是就換了一本又一本的時間管理書和效率手冊,看一個又一個的全腦.超腦.高效人士的成功習慣等等..最後成功地證明了「我不是那種人」!

但反觀一些自己沒有列出的計畫,一些自己並非為了更成功更好而去從事的愛好與活動,反而日積月累地增長成一個樣貌(也形塑了我)。

多年來自己持續被吸引,自然會去做,不必用意志力來自我管理和設定目標的活動,像是看看書、寫寫文章、思考和實驗新的催眠或NLP技術與活動,也不斷(慢慢地)改進和優化了我的教學和訓練模式。

話說前幾天跟淑如去某工作坊一天,很棒的外國老師,很好的活動。但回來後跟淑如討論,我說,是很讚,那個取向也很有道理,但對我而說,沒有「驚艷」的感受,我應該不會持續跟進與深入。

最早讓我驚艷的是NLP,上了一堂課之後我就上癮了,追各種可以上的課,買各種可以買到的書,任何機會都拿來實驗剛學到的NLP技術(當時我在一所中學當輔導教師)。

再來當然是催眠,家裡有幾百本催眠書,不錯過能找到的影片─甚至當真地研究起電影裡虛構的橋段。

再後來驚艷的是身體取向創傷療癒,以及哈科米,也是一次工作坊之後,我就心心念念,主動去找能找到的材料(甚至去看原文!),第一時間報名全部的課程,並且會在實務工作中積累實驗。

這些,都.不.需.要.努.力。我自然喜歡自然想要。

對你熱愛的事物,不需動用到意志力和自我管理,或者用力擠出百分百的努力。

回顧我自己走過的道路,我天然地被一些東西吸引,而沈浸其中的經驗就是最大的酬賞。我也自然地無法在另外一些「應該要做」、「要讓自己成功」的道路上「堅持努力」下去。

這條人生路,任性隨性(或者:「心之所欲」的道路)地走到現在,我也不想改變了。在這蔓草叢生地形蜿蜒的大地上,我就不想走那些鋪設完美的行道大路。走著自己的履跡直至今日,沿途風光還是挺好的。

9.

※ 聽到屬於自己的那個鼓聲

※ 走自己的步調

《湖濱散記》作者梭羅曾說:「如果一個人的步調和他的同伴不一樣,那可能是因為他聽到了不同的鼓聲!」

(還沒聽到自己的鼓聲,請靜下心來慢慢聽。不要急,也不忙著趕路)

10.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