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操作案例一類:放鬆、暗示、巢狀結構、隱喻故事
【催眠師丹丹13621825768】
漸進式放鬆,改善睡眠
60歲以上癌症患者(第一次諮詢)
時間:2018年4月
基本資訊:六十餘歲、中學水準、退休
個案問題:癌症手術後,焦慮緊張,不容易放鬆,夜晚多夢,容易驚醒,並且不容易再次入睡,睡眠品質很差,甚至開始對睡眠本身產生一定恐懼。
催眠時間:40分鐘
操作思路:手指變長的敏感度測試 + 漸進式放鬆
流程:
1.催眠前溝通與宣講:與個案進行催眠前的溝通,理解個案的困擾和需求。瞭解到個案非常希望能夠放鬆自己的身體和心情,希望能體會到比較高品質的睡眠,並且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況很焦慮,急需獲得幫助。以此為基礎,可以調動個案的配合動機,進行更好的配合。同時,向個案進行了宣講,主要是提及了催眠的概念及功能:催眠並不是讓人進入睡眠狀態,而是更集中注意力,進入較深的放鬆狀態。強調催眠師有保密原則,同時人的大腦潛意識也會自動進行保護自己,不想說的東西是不會在催眠下說出來的。
2.手指變長的敏感度測試:引導個案比較自己兩個手掌相應手指的長短,記住較短的手指,並希望它能夠變長。結合個案退休前的幼稚園老師職業特點,請個案閉上眼睛後,想像個案希望變長的手指是孩子的小手,孩子通過每天的生活、運動和成長過程,吸取能量,也感受到周圍人的關懷,慢慢地長高長高。孩子都希望自己能長得更高一些更高一些,吸收更多能量,吸收更多生長所需的營養,長得更高更快,孩子終於長大了,非常高興。然後告訴個案用她自己喜歡和適應的速度醒來,慢慢回到現在。
個案回饋:個案發現自己想要變長的手指真的變長了,非常驚訝。並且自述剛才想像的環節非常放鬆非常舒服,內心希望整個過程能更長一些。同時由於手指真的變長了,增加了個案對於催眠的信心和配合度。
3.漸進式放鬆:個案選擇了比較舒服的姿勢躺下,示意個案在催眠過程中,身體有小的肌肉跳動,或者發熱,或者哪裡有不一樣的感覺都是正常的。包括過程中,如果身體什麼地方感覺極度不舒服,想要醒來或者中斷催眠過程,都可以示意引導者。接下來引導個案進入漸進式放鬆的過程,使用書上的漸進式腳本,配合個案的呼吸,引導她從頭皮慢慢放鬆到腳底。過程當中個案很快進入放鬆狀態,出現眼皮和肌肉顫動、呼吸悠長等。停留5分鐘後,通過倒數10個數,將個案喚醒。
個案回饋:個案表示自己應該睡了很久,因為身體很舒服,並且手腳都感覺很暖和。個案回憶自己跟隨引導語,進行各個部位的逐步放鬆,大概只記得放鬆到腹部的位置有一些特別熱的感覺特別舒服,然後就基本是一片空白了,直到聽到引導語才慢慢醒過來。她自己聯想到可能與腫瘤手術的部位有關,並猜測是否是在進行身體的修復,情緒比較正面。並且提到這個短暫的休息所帶來的輕鬆和舒適感,遠遠甚于平時一夜的睡眠。此時進行一些正面引導,表示個案做的非常好,這次催眠體驗已經有效地緩解了她本身對於睡眠的焦慮和恐懼,晚上只要放鬆下來就能夠休息得很好。
後期個案跟蹤回饋:個案反應回家後幾晚睡眠品質和時間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別是不易驚醒了。同時,個案提出是否可以進行後續的催眠,一方面更好地進行放鬆,進一步改善睡眠。另一方面,結合之前漸進式放鬆過程中腫瘤手術部分的感覺,提出是否有可能結合催眠進一步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緩解身體的不適感。
自我總結: 此次的個案是一個長期覺得身體不適感明顯,同時睡眠狀況極差的老年人案例。個案的需求很明確,這使得他們很配合催眠過程,並更容易接受暗示,同時提高了個體的身體敏感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配合的意願,這是一個可能產生的良性迴圈。對我個人而言,是進一步體會到找到切入點來調動個案的動機,這是催眠前溝通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這會決定個案的配合意願,並最終影響到個案的催眠效果。
60歲以上癌症患者(第二次諮詢)
時間:2018年4月
基本資訊同上例。
個案問題:癌症手術後,焦慮緊張,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憂慮,並且因此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念頭和壓力。
催眠時間:40分鐘
操作思路:花博士凝視法 +場景深化
流程:
1.催眠前溝通與宣講:與個案進行催眠前的溝通,理解個案的困擾和需求。第一次催眠之後,個案的睡眠狀況得到了改善,因此個案主動要求儘快進行第二次催眠,希望能夠進一步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緩解身體的不適感,並改善精神狀態。個案的訴求更多地集中在積極的精神引導,需要借助外力戰勝緊張焦慮和很多負面的念頭。仍然,向個案進行了宣講,主要是提及了催眠的概念及功能:催眠並不是讓人進入睡眠狀態,而是更集中注意力,進入較深的放鬆狀態。強調催眠師有保密原則同時人的大腦也會自動進行保護。
2.凝視導入:請個案以舒服的姿勢坐在椅子上,凝視對面牆壁上的一個點,並且想像通過這個點穿透牆壁,可以看到遠處的風景,儘量遠,同時放鬆眼部的肌肉。要求個案跟隨指令,配合呼吸,比較多比較深的吸氣,閉氣,然後吐氣。三次呼吸之後,閉眼,然後越來越放鬆。再配合從上到下的簡單漸進式放鬆,個案眼皮顫動,呼吸悠長。加上三個甩手深化,個案的手臂已經非常放鬆了。同時,身體開始有節奏地搖晃,進入催眠狀態。
3.場景深化+正面的語言暗示:用語言引導個案,讓個案來到一個森林,看到很多樹,特別找到其中一棵她覺得有感覺的樹,並且引導個案注意細節,在什麼時間,穿什麼衣服,周圍的環境佈置,聞到了青草的味道,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感覺到有陣陣清風吹過,聽到風吹過樹梢和樹葉搖晃的聲音。然後引導個案想像自己就是一棵樹,有陽光照射到這棵樹,有水、有營養、有空氣,樹慢慢茁壯成長。花時間感受到樹本身生命的力量、優美、力量、成長、平靜和生機,平靜和放鬆,同時不斷地通過樹的呼吸吸取土壤和空氣中的能量,這些就是自己身體當中力量和正面情緒的來源,好好感受並且保留這個感受留在心裡。而且樹是有生命的,會自己慢慢修復自己,繼續生長。告訴個案,接下來我將不再說話,她可以自己享受這種生長修復和呼吸的美好感覺。讓個案在這個狀態停留了一段時間,然後通過倒數10 個數,喚醒個案。此處,刻意放慢了速度,讓個案有較長時間可以慢慢醒來。
個案回饋:個案醒來以後情緒很好,她表示身體很舒服很放鬆,並且手腳都感覺很暖和,最重要的是她感覺自己開刀的部位跳動了幾下然後有暖流流過,特別舒服。個案回憶自己跟隨引導語,然後真的覺得自己是棵樹,甚至還表示看到了幾隻小鳥在自己身上捉蟲子,蟲子被捉出來的部位開始有個洞,然後她一直吸取陽光和營養,那個洞就慢慢長好了。個案自己聯想說是不是小鳥捉蟲子的情節來源於腫瘤手術,而洞自己慢慢修補的過程就相當於在調整和修復自己的身體狀況。此時進行一些正面引導,表示個案做的非常好,身體本來就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同時鼓勵她記住這個感覺,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情緒。(Jim忍不住插嘴:記得隨時給予「正向命名」!)
後期個案跟蹤回饋:個案反應精神狀態良好,睡眠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同時提到自己的身體一直保持暖洋洋的,特別是手腳部位。而且之前一直覺得手術傷口有不適,看過醫生也只說多休息。但是經過這次催眠,傷口的不適感基本消失,反而一直有一種溫暖的感覺。身體舒服之後,明顯感覺到精神也越來越好。
自我總結: 此次的個案是第二次催眠,經過第一次催眠後感覺有後續期望的老年人案例。個案的配合度很高,較容易接受暗示,自己想像出了小鳥捉蟲的場景,來配合實現傷口癒合和自我修復的希望。根據後續回饋來說,也的確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睡眠狀況大幅度改善。而且通過植入積極的暗示,個案也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在逐漸恢復和好轉。個人感覺到對於老年人群體以及大病後群體,催眠給於正面積極暗示和深度放鬆的方面,都是有幫助的,因為這些個案相對來說需求更明確、身體的敏感度更高、也更容易接受催眠師的權威性。
(Jim:關於身體復原,漸進放鬆是好選擇,番茄樹、自然界生長成長的隱喻--像本案例中用的「樹」都很好。)
Jim:
壓力、疲憊,身心健康失調方面的首選是漸進式放鬆。加上間接暗示,如隱喻、故事、巢狀結構,或帶入第三階段後的嵌入式暗示。
間接暗示優於直接暗示的原因是可以繞過頭腦意識的評斷。
又因為是間接的,來訪者的潛意識會自行吸收組織為「他自己要的」。因此,隱喻故事等,又更優於直白的一個暗示句型。
我們說過長期緊張焦慮,不易入眠睡眠品質差的人群,使用漸進放鬆會發現有大量頻繁的肌肉顫動等神經釋放的現象,隨後會進入更深的狀態,並且不易喚醒感覺還睡不夠,這都是很好的現象。可以建立後暗示,讓他以後一上床頭沾枕頭就可以連結到這種狀態感覺。
若有時間,也可以在喚醒後,再次指導這個過程,讓他再次體會-學習(建立學習連結)。也就是教導他自我催眠。
另一個方式是錄音,在來訪者進入熟睡狀態後,用正向暗示語給予安撫、祝福。然後停止錄音──就是不需要錄音喚醒那一段。然後讓來訪者每天在睡前播放這一段引導放鬆入眠的稿本。
初次經驗的來訪者,或者對於催眠、心理學、自我成長較少接觸的人群,先有一段周延的、讓人信任的宣講,並且運用取信小活動convincer手指長長,漸次地讓他們感受到經驗到放鬆以及「改變是可能的」。非常有幫助。
對於較難依循傳統漸進放鬆程式的人,如長者、幼童,可以加上生理聚焦-疲憊(緊松交替)的方法,如眼睛凝視、睜閉眼、手臂僵直等;頭腦優秀超理智的人,可以加上超載與混淆的方式,如七加二、黑板法、番茄樹之類的。(稿本看手冊,最好因人因情境改編)。
【劉晨亮醫師】
17年四月廣州班的劉晨亮醫師。
此篇記錄了他對一位元來訪者的兩次諮詢,共運用了凝視法、漸進放鬆、隱喻暗示、情感橋等技術。劉醫師的治療程式相當具有彈性,能夠因勢利導且跟隨來訪者。我很欣賞他運用漸進放鬆(工廠下班)的稿本,自行改編演繹,並善巧地編織進「故事隱喻」的多元開放框架─同理來訪者而非單向地教育教導,是個個很溫柔陪伴的過程。
催眠案例1
案例/誤入傳銷的青年
個案問題簡介:
三個月前誤入傳銷組織,一個月前被家裡人找到帶回家,出現性格大變,吵鬧,亂說話,有時喊口號,當時有到醫院服用鎮靜作用的藥物,情況有所好轉,能正常交流,但反應較慢,對於三個月前的事情不願提起。時常唉聲歎氣,悶悶不樂。
催眠內容及策略
一、催眠流程
1.瞭解個案困擾2.凝視導入3.情感橋4.喚醒
二、瞭解個案情況
與個案交談過程中發現個案有些反應遲鈍,心不在焉,認為是家裡人非要他來這裡,自己本身並不情願,持續交流中發現患者有入睡困難,夜間無故驚醒,並時常覺得乏力,渾身酸痛,以此為基礎,調動個案求治動機,予以介入。
三、催眠處理
固定點凝視導入,5-0數位深化,沙灘場景畫面深化及放鬆,接著讓個案跟著身體的感覺,往前走到以往有夜驚,乏力酸痛的時候,個案很快就走到幾個月前的集體宿舍,十二個人,經常被吵醒,(身體逐漸開始發抖),天沒亮就起床,喊口號,學習到天黑,當時還在月經期,讓個案談身體的感受,(抖的更厲害)說疼的快暈過去,但不敢說。使用抽離技術,讓個案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個事情,情緒逐漸平復,告訴個案事情已經過去,現在家庭的溫暖支持著他,不用在害怕,身體由緊張開始逐漸放鬆,接喚醒流程。
四、個案反應
個案訴身體感覺很輕鬆,心情也沒有那麼沉重了,會跟家裡人好好談談。
五、自我反思
個案沒有回溯到小時候,而是很快找到三個月前的那個時間點,說明個案在潛意識和意識層面都沒有放下這個事情,通過催眠適當的釋放,有助於情緒的緩解。
催眠案例2
案例/誤入傳銷的青年(第二次諮詢)
個案問題簡介:
經過上次的情緒釋放之後,個案可以逐漸面對當時的坎坷情景,不再一味的回避,但害怕父母的追問,不敢面對他們的目光,覺得自己還需要時間調整,主動要求做放鬆。
催眠流程
工廠下班放鬆法2.後暗示3.喚醒
催眠處理
工廠下班流程稍簡化版本,全身放鬆後加入自編的一段工人下班後回家,吃飯,陪父母聊天,有的看電視,有的散步,有的帶著自己的小孩玩耍,臉上都帶著笑容,跟家人在一起的和諧舒服的感覺,暗示家庭的和諧美滿,有的工人下班迷路了找不到家,家中的父母著急四處尋找,滿頭大汗的樣子,甚至擔心的大哭大喊,以及找到親人之後幸福的埋怨,濃濃的愛意,哪怕有些責備,有些埋怨,這些都不重要了,都不再重要了。接工廠上班喚醒流程。
個案反應
個案反應很舒服,甚至感到莫名的感動,對父母的回避淡化了。
個人體會
逐漸理解深了,會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式,合適來訪者的方式,不局限於腳本,感覺挺好。
【催眠培訓班學員(兩次諮詢)】
主題:居喪期睡眠障礙
日期:2017年10月
基本資訊:男,45歲,已婚,育有兩子,外企高管
求助議題及相關背景:國慶期間外出旅行,遭遇車禍。小兒子在事故中喪生,大兒子受傷住院中。妻子在醫院照顧孩子。本人在單位上班時,經常覺得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下降。還要照顧住院的大兒子,以及妻子。感覺很累。連續失眠多天,閉上眼睛就會想到車禍的情境畫面、以及和小兒子相處的記憶。有種快要崩潰的感覺。特來諮詢。
催眠時間:50分鐘
操作思路:漸進式放鬆
操作過程:
- 首次訪談:瞭解來訪者的故事,與來訪者建立關係。
- 催眠宣講:確認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協助來訪者能夠放鬆下來,讓身體和精神可以自我修復。向來訪者簡單介紹急性應激障礙的特點(因為來訪者文化水準比較高,採用科學的解釋比較能讓對方信服),並確定用漸進式放鬆來幫助來訪者恢復身心平衡的狀態(這裡只提到放鬆,沒有提及催眠)
3、漸進式放鬆:請來訪者選擇更容易放鬆的姿勢(暗示),來訪者選擇了躺在催眠椅上。示意來訪者在放鬆過程中,身體有小的肌肉跳動,或者發熱,或者哪裡有不一樣的感覺都是正常的。提示來訪者,由於漸進式放鬆的腳本比較長,也相對重複的部分比較多,如果他睡著了也完全沒有問題(暗示)。接下來引導個案進入漸進式放鬆的過程,使用書上的漸進式腳本,配合個案的呼吸,引導他慢慢放鬆。或許是來訪者真的已經身心非常疲倦了,所以很快就進入了第三層的狀態。而且第一次喚醒沒有反應。考慮到來訪者非常需要休息,等待一段時間後,再通過 10 ~ 1 倒數的方式將個案喚醒。察覺到個案醒過來速度比較慢比較困難,就再請個案以自己舒服和自在的方式和速度,慢慢回到這裡。
個案回饋:
來訪者自述,自從出事以來,這是第一次可以真真正正地休息一下。雖然只是做了二十分鐘左右。但來訪者感覺“至少睡了兩個小時”。喚醒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有點不一樣了。眼神比較能聚焦,身體也放鬆下來了。剛來的時候是緊繃著的。根據來訪者需求,給了一段“漸進式放鬆”的語言引導,讓來訪者回家後,在睡前聽著引導入睡。一周後回饋,睡眠品質有了明顯提升。精神狀態也有所改善。上班基本上可以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恢復。
個人反思:
這是一個急性應激障礙的案例。以前有點害怕接這類案例,感覺比較棘手。想不到一個簡單的漸進式放鬆,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太厲害了。我剛開始還在思考,是否需要用到身體療癒的技術來處理。但考慮到來訪者主訴是睡眠障礙,所以還是選擇了漸進式放鬆。後續還要做進一步的工作。
Jim: 高管,理性,男性,重大意外失去親人但還有孩子和妻子需要照顧,需要支援──因此他要堅強。
確實此個案有需要情緒的宣洩與支援(創傷事件,凍結與解凍),不過,謹記得,那是他的需要而不是治療師的需要。第一次以漸進放鬆較為安全穩妥,一方面建立關係讓他得到催眠的正面效益(得到放鬆,睡眠有幫助),就能堅定信心─對治療者、對自己,以及「內在的智慧」。再者,男性、中年、高管,需要維持堅強以支撐家裡(照顧),他的情緒不能潰堤。所以第一次我們不做這樣的事情,不勉強不推進。治療師其他案例有讓個案宣洩情緒和創傷解凍非常成功的例子。而此個案,又是第一次來訪,還是跟著他主訴的問題走。只要第一次的經驗對方感受有獲益,就建立了信任關係。記得我們說過的,第一次諮詢的目的是來訪者願意第二次再來。
另外,若有後續的晤談,在建立了治療關係及信任後,創傷的議題還是會浮現─等他自動浮現,跟隨個案的意願。
主題:三道門處理哀思
日期:2017年10月
基本資訊:男,45歲,已婚,育有兩子,外企高管
求助議題及相關背景:國慶期間外出旅行,遭遇車禍。小兒子在事故中喪生。上周來做了漸進式放鬆催眠,失眠情況基本改善,工作效率也有所恢復。但想到死去的小兒子,就會默默流淚。有幾次開車時,因為突然想到小兒子,而不得不把車停到路邊,等情緒平復後才能繼續駕駛。感覺自己有點難以走出來,特來諮詢。
催眠事件:50分鐘
操作思路:漸進式放鬆 + 下樓梯深化 + 三道門
操作過程:
- 情況回饋:瞭解到做完上一次催眠後,來訪者的睡眠狀況基本恢復正常,身體也感覺鬆開了一些。工作效率基本恢復。但目前令其感到困擾的是,每次想到死去的小兒子,就會默默流淚。有幾次開車時,因為突然想到小兒子,而不得不把車停到路邊,等情緒平復後才能繼續駕駛。感覺自己有點難以走出來。
- 諮詢目標商定:處理對小兒子的哀思。
- 導入與深化:由於來訪者對漸進式放鬆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採用漸進式放鬆導入。引導來訪者進入狀態比較快,只做了上半身,就直接轉入下樓梯,進行深化。
- 三道門技術:由於主題比較明確,所以只用了一道門。引導來訪者到達樓梯底部,前方出現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的盡頭,會有一扇門。打開那扇門,你會發現自己置身於墓園,而面前是代表你孩子的那棵樹(因為小兒子的骨灰採用了樹葬的形式)。讓來訪者去照顧那棵樹,澆水除草,還可以與那棵樹對話。在過程中,有觀察到來訪者的手指在動,嘴唇也有在動,貌似在說話。然後看到有淚水流下。引導來訪者想像那棵樹,變成了小兒子的樣子。他可以再抱抱孩子(給了來訪者一個抱枕)。來訪者哭泣了一段時間(五分鐘左右),貌似有一些內在的對話(嘴巴一直在動,但沒有聲音)。恢復平靜後,用觸碰手指頭的方式,詢問來訪者是否可以回來。得到肯定答案後,用數數法引導來訪者回來。
個案回饋:
來訪者非常感激諮詢師,給了他一次機會,再次抱抱孩子,把自己內心所有的話都對孩子說了。然後,孩子要他好好活著,照顧好母親和哥哥。來訪者感覺整個人好像放下了一點什麼東西一樣,輕鬆了很多,而且有了力量去面對生活。
個人反思:
催眠真的很神奇。其實對於作為諮詢師的我而言,並沒有做很多事情,僅僅是設置了一個框架,引導操作而已。但來訪者卻在框架裡腦補了很多個人的、完全屬於他自己的內容,並得到了療癒。這比起傳統認知取向的諮詢,實在省力太多了,而且效果很好。很慶倖學了這麼棒的技術。
Jim: 上述案例第二次來訪,治療師做得很很!
要完成哀悼(通常在緊急事件造成的創傷裡,主要處理或負責事件的人─大人、家長、男主人,通常也是壓抑最深的人,因為他們要還有功能去做事去照顧其他人。因此那些情緒感受都凍結住了。(特別是這社會文化不太鼓勵大男人哭泣、求助)。
初看來訪者的議題,車禍出事的畫面經常出現,思路上可以往創傷療癒的取向,或NLP的恐懼創傷快速療法(畫面倒帶);再者,想到過世的兒子就流淚,這是哀傷與失落的過程,需要被支援,治療師應該給予容器,讓之得以釋放與完成。
打開一道門,與過世的孩子對話。
治療師記錄:『很神奇。其實對於作為諮詢師的我而言,並沒有做很多事情,僅僅是設置了一個框架,引導操作而已。…來訪者在框架…療癒。』
我們提到的雙框架的概念,第一個框架是導入催眠狀態,目的是讓來訪者的頭腦干預的部分淡去,邀請有智慧的潛意識出來;第二框架就是療癒與轉化,我們只要創造並護持了這個場域,就信任來訪者的潛意識會自己動工自己完成。
最後提一點,若這車禍事件來訪者是開車的人,很可能會有罪惡感/負罪感。一般重大意外的存活者,容易有「倖存者的罪咎」。覺得是我害了某人,是我疏忽..等等,在後續諮詢裡,治療師需留意來訪者表露的資訊(語言、微表情等)。但「負罪感」出現的次第是在在創傷的系列狀態和情緒(壓抑、解離無感覺、哀傷、憤怒)之後。
以下有六個案例均為學員操作。
1.放鬆與暗示,幫助身心健康
朋友的小孩在國外已研究所畢業並就業,自己覺得中邪了,會有幻聽幻覺,晚上睡覺會被鬼壓,因此每晚失眠,特地從國外回來做醫治,看過精神科,吃藥覺得不舒服,也去收驚,效果都不顯著。用催眠幫他抒解壓力、能量轉換、並暗示自身有防護罩已啟動,提醒他隨時關注呼吸回到中心、平時也會隨著呼吸回到中心。隔周他自己興奮的回饋,、很神奇的不再有那些困擾,心情、氣色都變的很好,他媽媽感激,我自己也很高興能幫上忙。
另一個個案,60出頭,中風,經由複健手腳已恢復了90%,但留下一個後遺症,會有不正常放電,因此情緒有時難控制,自己很困擾先生也很辛苦。目前透過中醫用針灸處理不正常放電,幫他做催眠並暗示啟動自身療癒能力,聰明的潛意識會修復全身包含神經傳導系統以及心智系統,身體、情緒會恢復到跟以前一模一樣。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透過針灸才有的身體反應(身體會不自主的抽動),在深度放鬆的狀態裡,同樣的反應發生了,個案非常的欣喜,覺得效果顯著而且心情很放鬆。
2.催眠放鬆(「工廠下班法」),緩解頸椎疼痛
男,二十餘歲,第一次催眠諮詢。
個案問題簡述:
個案是我的一個朋友,頸椎疼痛已有三個月,晚上幾乎無法入睡,感覺半邊臉都是腫的,因為頸椎的原因,已經影響了工作,休息了一個月沒有上班,情緒上也受到影響,心情煩躁,去了醫院拍片接受按摩、理療、吃藥等相關治療,沒有得到較明顯的改觀。
診斷與策略:
瞭解個案的這個狀況有一段時間,最初我有打電話主動邀請想通過催眠的方式來減緩,但一直未能邀約成功。最終和個案見面時,已經是個案連續幾個晚上無法入睡,人很疲憊,在一種試著看的情況下,才主動打了電話給我,約時間來處理。於是,我將時間約在了第二天。見面後,簡單詢問了一下情況,我就決定今天當下首先要先讓個案放鬆並休息,調整人的狀態;其次根據個案的意願情況再做身體河流。通過河流來看看身體反應指向的方向。
催眠內容及策略:
催眠流程:因為是個案主動提出來的,所以,當個案躺下時,身體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放鬆,看上去手臂是沉沉地放了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暗示,和開始。然後,開始使用漸進式放鬆,個案很快就進入了完全放鬆的狀態,嘴微張,呼吸均勻而深沉。首先,使用漸進式放鬆借鑒工廠下班的引導語,將個案的負面的情緒進行釋放。從下到上的將那些負面的情緒都從肚臍釋放出來。
個案看上去已經完全進入到更深一層的狀態,開始引導能量的注入,想像頭頂上方有一束陽光,這股力量隨著氣息進入身體,從上到下,一點點前行,所到之處都更溫暖、更放鬆、更柔軟同時感覺到有力量。這股力量引導到頸椎時,我感覺並無很強烈的阻礙,且很快流通,當說到肩部時,看到個案的肩膀很明顯地沉了下來,落在墊子上。引導進入手臂、手指,這時加入了引導指尖、手掌微微發熱,整個能量迴圈起來,明顯看到個案的手指伸展,於是,我又重複這幾句引導,直到手指伸展的動作暫停下來。然後引導到身體,加入了感覺身體變輕,就象在雲朵上,看到身體更放鬆地往下沉,引導到腰部、胯骨時,我明顯感覺到一個力量場,向下流不是很順利,於是,在這個時候,我更放慢了語速同時,引導的更為細節,是一點一點地鬆開流動,同時,加入了“感謝腰、胯多年來的付出支持,很久沒有好好關心過它們,現在是時候,學習好好關心自己的身體。並向它們說謝謝!”這樣和解、尊重的詞語。這個部分的流動進行了幾次重複了幾遍,當我感覺到那個開始有些強硬的力量柔軟下來後,我引導“好舒服呀,感覺到腰柔軟感覺到胯關節完全地打開”看到個案的胯部有向外拉展的動作,我繼續引導“好舒服呀,於是,長長吐了一口氣”個案也很深長地吐出了一口氣,我繼續“從沒有過的伸展和舒服,於是,你讓自己又再次地做了幾個伸展的動作,並響亮地說好舒服”個案很大幅度扭動腰胯、並向打呵欠一樣伸展胳臂,同時,喉嚨發出長長的聲音,一共三聲,一次比一次的短些。隨後,案主安靜下來,臉上神情更為安詳,我能感覺到他在等我繼續。於是,流動引導繼續往下,但我明顯感受到腰以上的部分流動要順利,而向下流動就不是很順暢,進行起來慢,同時加入了尊重、關心、愛護這樣的詞。左邊完了、然後是右邊,而右邊的進行要比左邊還要慢些。直到腳掌、腳趾。加入引導腳掌心、腳趾微微發熱,感覺到舒服並伸展,雖然案主穿著鞋子,但仍能明顯看到腳在伸展的動作。然後是從上向下,從下向上,能量流的迴圈。並讓個案在這個流動迴圈中保持了幾分鐘,然後,開始喚醒。醒來時,身上的疼痛會消散,身體更柔軟而輕鬆。每一個關節也更潤滑而有力,身體得到了一次能量的補充而有精神。5…4…3…2…1,完全地醒來。(喚醒)
結果觀察:
個案反應:案主醒來後,回饋非常的舒服,很明顯地,感覺到脖子的疼痛沒有了,而且轉動起來比做之前靈活了許多。感覺很疲憊的身體得到了滋養很解乏,而且有精神。
根據能量流動的情況,我試探性地問,腰部和右腿是否有傷或是曾發生過些什麼事情。案主回饋右小腿在小的時候車禍受傷並留有疤痕,腰部曾在當士兵第一年訓練時,因老士兵的欺負而背負重物造成受傷。由此,我更大膽地推斷,頸椎疼痛可能是個現象,而問題應該在腰上,建議他最好進行整體地拍片看看情況。
後續追蹤:催眠後一周,頸椎的疼痛都不明顯,晚上的睡眠更踏實,能很快入睡,晚上十點左右睡,早上五、六點醒。後有一天,案主參加朋友婚禮,晚上回來後,頸椎疼又發生了,但沒有之前那麼厲害和痛苦,於是又約了我第二次。
自我評估:在進行一對一的催眠過程中,對案主身體的反應有了更新的體驗,能感受到案主身體所回饋的資訊,對資訊的解讀還比較初級,在催眠的過程中使用了一些尊重、和解這類有點排列式的詞語,感受到一定的效果。同時,對能量流動的引用也了新的體驗。如果下次再做,會對和解這部分有更準確的把握,對能量流動的進度和力度也會有更為準確的把握。不過,自已對這次的催眠整體上還是比較滿意。
3. 工廠下班漸進放鬆+暗示身體維修工程
另一位學員也在第一周回去時實驗了漸進式放鬆加上暗示:
嗨 老師您好
我幫朋友做漸進式放鬆
朋友B做的是工廠下班放鬆法
a.她說當我念到小人在腳掌 放下手上的工具要離開時 腳掌就突然痛了起來 她說有些擔心小人不知道要走去哪裡
b.她已經鼻塞兩個星期了 當維修人員進入身體整修時
她對刷洗刮除等調整沒反應 只對小人用吸塵器吸鼻子有感覺 (注)
她的鼻塞好了
平安
學生 依~敬上
(注)JimLing:小人下班法是透過想像身體像一個工廠,裡頭的工作人員陸續下班的「放鬆+意象引導」的催眠誘導法。我在課程中提到,當工廠的人員都疏散完畢了(完全放鬆了),可以派遣一隊檢測人員或者維修人員進到工廠(身體)去,去做維修的工作。
這裡依~很有創意地用了這樣的暗示意象引導,幫到了她的朋友。
4.巢狀結構催眠夢境
這位學員是一位輔導老師,她在學校幫學生帶一個夢中夢技巧─催眠了孩子,讓孩子做了一個植入正向暗示的夢境,她用的方法是「巢狀結構」。
巢狀結構:孵育新的概念~
老師第一天就帯了有結合巢狀結構的漸進式放鬆,我在裡頭可以感受到它的力量,我內在被它有意義地呼喚並驅動著;那時我生命正遇到在與人互動的受挫課題,,當下我內在潛意識自動吸取了巢狀結構中的修復概念,並在心靈中孵育,讓心靈接受修復,並在其中得到滋養。
之後我也嘗試在我的練習稿中加入一個小的巢狀結構,那次的物件是小孩子,劇本是以他熟悉的哆啦a夢為腳本,植入的概念是修復;有趣的是小孩子竟然自己在放鬆醒來後說自己做了個夢,將我所植入的概念自己組織在內在夢境呢!
其夢中學校是場景,精靈是老師,小孩自己幻化為小鳥去上學,而精靈老師告訴他則是我原本劇本植入的概念;原本巢狀結構的內容在夢中被重組了,同時概念還在孩子自己做的夢中被孵育了,在夢中孩子還對那概念有產生學習呢!
實證讓我感受到巢狀結構的「暗示反應」力量是很大的,就像電影「全面啟動」般;並且這巢狀結構的實證還讓我可以更深刻連結與經驗到「人有完型的取向」,也就是人為了要完整的理解被輸入的抽象概念,腦袋自然會合理化詮釋那些概念。
JimLing:案例中的孩子被催眠,感覺自己睡著了,並且做了一個夢,而夢中的場景、對話,以及最重要的一個學習──老師要植入的暗示,都在夢中幻化了。(這位輔導老師給的暗示成為夢中精靈跟孩子說的一段話。)
巢狀結構是艾瑞克森催眠模式裡頭的中階技巧,特色是在巢狀裡頭的暗示,意識不會知道──因此沒有抗拒的空間。(老艾宣稱三層巢狀沒有人能抵擋──電影「盜夢空間」講的就是這個概念。)
5.巢狀結構、睡著的人一樣能催眠溝通
2014年8月,凌老師在西安的課堂上讓我對催眠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見識了“睡眠中的催眠”,這是我以前所沒有涉及到的。包括之前的一位催眠老師也跟我講,沒人能解釋清楚催眠過程中睡著了治療是否有效果。而我也遇到過催眠過程中來訪者睡著了的情況,我當時的處理方式就是把他叫醒,重新再做。後來有一位老師跟我分享說,他在來訪者睡著之後繼續做催眠,也是有效的。他說他的來訪者每次接受催眠就會呼呼睡大覺,結束就自動醒過來,下次來還是這樣,要是沒效果他早就不來了。
直到參加了凌老師的課,我才學習了完整的睡眠中的催眠。那一次是凌老師把大家帶到一個催眠狀態當中,也分不清楚是不是睡著了,因為有些人真的已經睡著了,包括我自己,結果有人開門,凌老師就用了一個“巢狀結構”的技術,給出一個指令。結果醒過來之後很多人都說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後來凌老師解釋了這個 “巢狀結構”的技術,就是把人帶入催眠狀態後,通過特定指令帶入深度催眠狀態,再給出特定指令再次帶回到淺催眠狀態,所以中間發生了什麼,很多學員完全不知道。據說這個“巢狀結構”最深可以帶三層。這個以前我是沒學過的,如果凌老師不講解,我們根本瞭解不到這個技術。
後來開始兩人分組練習,我幫對方做放鬆,慢慢地把對方帶到睡眠中的催眠狀態中,通過測試看她已經睡著了,於是就給出指令。結果發現對方好像要醒了,這時候我想到老師講的,催眠不是“操控的技術”,當我們的指令違背了她的意願時,她的自我保護機制就會啟動,於是我終止了這個指令,繼續引導她放鬆,發現她又一次進入了睡眠。我看到,即使一個人睡著之後,給她不符合她本人意願的暗示,她的潛意識也會抗拒,潛意識就會通過叫醒她的方式來結束這種狀態!這讓我看到了潛意識的神奇,即使我們睡著了,潛意識也是很清醒的。一個人不能催眠通過控制另一個人,除非他願意。否則我們做睡眠中的催眠就沒有辦法繼續進行。
記得有一次,一個學員在課堂上睡著了,還一直大聲打呼,大家都叫不醒他。凌老師就走過去,跟他的潛意識做了個聯接,並得到了對方身體上的回應,凌老師收到之後告訴他:我的課程講到一半的時候,你就會醒過來,而且還會因為沒學到東西有一些失落感。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所有人大吃一驚。過了一段時間,他突然醒了,坐起來之後眼神顯得很迷茫,甚至有點不安,真如凌老師說的那樣。這讓我看到了睡眠中催眠的神奇之處。
6.催眠不只是催眠─幫助昏迷的家人
我的哥哥因病昏迷住進加護病房急救,當時醫院也發出了病危通知,醫師判斷救回哥哥的機率極微,那時我正在學催眠,我請教坤楨老師,催眠能否為我哥哥做些什麼?老師知道了我哥在昏迷狀態後,告訴我:「那可以的,若拋開催眠的字眼,我們不也是要讓人進入潛(無)意識的狀態嗎?」於是我先從醫師那邊進一步瞭解他的病情,在每一次探病時,透過呼吸同步與他說話,(當時他需靠呼吸器維持呼吸),讓昏迷中的他、失去意識的他,能在潛意識中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與關心,並對他說些能引導他細胞修補與活化……等話語,那時坤楨老師有提到可以說說有關蚯蚓和海星可以再生的事情,於是我將它們放進我和我哥的說話內容中,將它們的再生功能與故事放進小時候的回憶中,小時候受傷時的傷口也會復原…..等等,不斷的強化人體也具有再生功能的事實;也將大自然瀑布那澎湃又源源不絕的水源放進說話內容中,希望能引導血管的阻塞症狀,同時也將周圍環境與醫師、護士探視的的部份轉化成資源的引導;還有老師也有提到,如果病人有宗教信仰,可以適時的加入引導語,於是也將他的信仰放進引導中,…後來他終於清醒過來了…。
在我哥昏迷階段無法自行呼吸都是靠著呼吸器維持呼吸,當他恢復意識後不久,院方告知病人必須轉到民間的呼吸照護中心,在中心的時候,我哥因還需呼吸器所以無法開口說話,只能用筆跟我們交談;他寫下護士告訴他的話:護士說我能活下來已經是一件不簡單的事了,不過請我要有心理準備,可能需要在這裡躺二、三年,也有可能要一直靠呼吸器;我看著流著淚的他,想到老師說的話:我們每說出口的話語都可以成為對方的祝福,或是成為另一種的殺傷力;當下我先同步了他的心情然後說:『你有沒有覺得你能醒過來是個奇跡?』他點點頭,我說:『你一定聽過有一就有二與好事成雙的成語對不對?』他也點點頭,我又說,『你也知道神明守護著你,讓你醒過來對不對?』他同時點頭,我接著說:『所以你也一定會很快在神明守護下恢復健康,對不對?』他點著頭時眼中帶著堅定看著我。
後來我哥在呼吸照護中心只待了二個多月就出院了,所有的醫護人員和周圍的人都十分訝異,竟然只需要二個月就能出院了。
再一次感謝坤楨老師的指導,讓我在我哥生病時能為他盡一份心力。
也謝謝坤楨老師,讓我親身體驗到催眠不只是催眠。
Jim Ling補充說明:
這個例子裡的學員在學習催眠的期間,使用所學的各種技巧幫助被醫師認為「機會極微」的哥哥。她運用了多重策略,首要的步驟是同步以建立與病人的無意識連結;接著用 隱喻暗示、能量的引發與連結、信念重組等等。但是,在超越這些「技術」和策略的整合之外的,我認為最最重要的是,她對親人的愛,以及對於心靈力量的真誠信心。這就是療癒者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