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催眠幫助我擴展諮商助人能力

jImLing:這是一篇長而有深度的學習心得。燕子從事身心靈成長的教學,是很資深的助人者與講師。來學習催眠這個與她所學頗不同的取向時,特別認真。
她曾說不會寫心得、不知道怎麼寫。當我收到這一份厚實的心得記錄時,著實嚇了一跳。
她很用心地參考了許多材料,文中敘述也把幾週課程的概念和學習活動作了很精要的說明。我很喜歡這一篇文字,覺得可以幫助讀者進一步瞭解「什麼是催眠」、「催眠可以作什麼」,以及「催眠師如何幫到人」。


期末報告:催眠課程心得 //報告者:燕子 2010.11

當初因自己帶課程時,經常會做冥想,為讓自己冥想更上一層,因而先參加老師冥想設計與引導的課程,課程中發現冥想的詞,多為概括彈性用語,對說話果武斷的我,剛好有個修正的機會。因而決定參加催眠課程,讓自己語詞更圓融。老師在課程中,協助同學建立問題意識與目標意識,增強學習動機,讓大家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未來自己要有何不同?助人工作能作到什麼?透過討論及寫作業更擴張自己學催眠的意圖。

催眠的意義

奧修說催眠是一個幻相取代另個幻相 ,1965英國醫學會會議認為:催眠是由他人引起,被催眠者注意力的暫時變動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對象可以自然的或由言語及其他的刺激,產生多種不同的現象,如意識和記憶的改變,暗示性的增高,並出現一些非同尋常的反應和觀念。故人在催眠狀態下,一旦卸下防衛的意識與理性的解讀,易接受暗示。

藍海生命能量网說催眠是運用各種不同形式的引導,讓潛意識在無意識或有意識中,同意接受建議或暗示,是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它引導人回來看自己,是一把進入潛意識的鑰匙,故是一種非常有效,直接與潛意識溝通的橋樑。人進入潛意識,在催眠狀態下很易接受引導,打開潛意識的記憶厙,當你了解它和認識它,對自己、朋友、家人,心想事成,都有很大的幫助。一般而言當人進到催眠狀態時通常呈現出呼吸變得輕也較慢,雙眼有時會快速跳動,臉部肌肉放鬆和緩,不太愛說話,有時周遭聲音也影響不到他。張春興亦認為催眠狀態下受催眠的心裡有七種,一為主動性反應減低,二為注意層面趨窄化,三為舊記憶還原現象,四為知覺扭曲與幻覺,五為暗示接受性高,六為催眠中角色扮演,七為催眠中經驗失憶。人在放鬆時,腦波振幅減慢,意識心靈放鬆戒備,指令極易進入潛意識。

催眠師是什麼

老師一再提醒大家,催眠師沒有魔法,催眠不是「操控心智」的技術,重點還是要放在個案身上,溝通觀念、啟發動機、引動意願,比任何技巧都重要。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讓個案自己掌握他自己,催眠師只需要遵循著程序,有彈性地回應個案目前走得路徑,是否能進入催眠不再是催眠師的考驗,而是被催眠者的意願和放鬆度。催眠中的任何時刻、任何深度或階段,被催眠者依然擁有完全的選擇性,因此被催眠者只會對他覺得合理,及他喜歡的暗示做反應,由此可知,被催眠者不是任人擺佈和控制,依然有自主權且潛意識會做最好安排。個案只是不斷在告訴你他此刻的情形,因而催眠師沒有失敗只有回饋。我想它也適用於冥想,記得有次我做兩人眼對眼的活動,當時也許有些人不習慣,過程中有些人用笑、說話干擾正在進行的活動,當時我只有多次請人不要說話,看著對方。現在的我,再遇到此情形,會換種說法,當你看著對方眼睛時,也許有些不習慣或有些不好意思,那都沒有關系,你仍可邊帶著此刻的感覺,邊專注的看著對方的眼睛,這也許對學員及我都不錯。

課程中兩人互做練習,體會到很多細微地方,透過分享,才知自己催眠中尾音拉長,有時會讓被催眠的人醒過來,自己在做巢狀結構或編冥想詞時,才發現學識淺薄,常卡住不知道說什麼,不過我的聲音大概還不錯,被我帶的人很容易進入催眠狀態,即或中間被叫醒,但很快又進入睡眠狀態,這也是自己催眠中的優勢。當我被伙伴帶時,他知道我是那種一躺下去就睡著的人,進行前他先請教老師,整個過程我處在半睡半醒間,我問他如何辦到的,他說當他剛聽見呼聲時,立刻改變自己音調或不說話,在我吸氣時說話。這經驗告訴我不管任何事,只要用心找對方法,所有你所認定的問題都能解決,只在你面對的心態。一切都有可能性,沒有一成不變的。

第一週課程結束後,我找幾個人實驗手指變長或變短,沒有失敗,甚至透過QQ網對大陸學生做此實驗,仍然成功,當他們認為神奇時,我就下催眠語句,意志力所在即能量所在,人是自己主宰,看你心念如何,看你注意力放在哪。

第一週課程結束剛好遇到一個諮詢個案,她是一個緊張,無安全感的人,當時我用漸進式放鬆法,試著帶她放鬆,未料到結束後,她回饋說心安定下來,她的回饋也增加自己信心。

催眠治療

生命像條河流,下游抱怨河水髒,却不知髒來自上游污染,潛意識埋著過去許多垃圾,常記在我們身體裡面,要多跟身體聊天、交流,而任何行為改變只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意願。

一個人接受催眠時,心變得靜止、放鬆,注意力集中,比較容易接受暗示,催眠治療協助個人改進及舒緩身心疾病,引導人回來看自己,幫助發現真相,針對問題的核心,不對症狀治療,藉催眠進入潛意識並與之聯繫,進而探索每個人深層意識內寶貴的心靈知識。催眠療法可以改善多種現今醫療上無法根治的身心疾病。在瑪珈身心咨詢中心催眠治療研究指出,催眠治療讓當事人產生以下效果:

1.      放鬆、休息
2.      內在溝通與整合
3.      處理潛藏的壓力、衝突或失當各類機轉
4.      宣洩情感、情緒、壓力、創傷
5.      體認自我價值,建立自愛、自尊與自信
6.      改變觀點、信念、認知、習慣與行為
7.      接受自我暗示,以進行自我康復

故催眠治療在幫助你了解事實真相,覺察問題。催眠狀態下,個案接受暗示性高,透過催眠來強化其某些欠缺的「感受與體驗」,產生某些新行為或新的正向思考。對「不愉快」的回憶帶來「另一種角度」,看到事情發生的意義。穿越個案表面症狀,症狀只是求助訊息,老師指出問題會一再重覆,直至被整合。佛洛伊德說被壓抑東西浮出來,就可解決。

老師談到催眠治療取向時,我對第一種認知行為催眠治療有疑惑,因它的治療程序比較像「教學」過程,利用更具建設性的自我暗示,來替代負面的想法,只要意識有負面想法就想「停止」這個字眼,注意力焦點集中於與你目標相關的想法及幻想,這讓我感到很疑惑,當我出現負面想法、情緒很強時,叫自己停止,轉向正向情緒或正向想法,但常轉不過去,硬要轉,愈難過,不知是否因問題太大,一想到就心如刀割,火冒三丈故難起作用。所以我個人認為,找到個案內在的原因比「教導」更重要,只給暗示,不消除真正原因,幫助可能只是短暫的,無法達到長久效果。

我喜歡老師在動力學派提到情感橋技術,以情感作為橋樑,帶領個案回到有意義的時刻。催眠治療師有意識地激起、引動個案某個特定的情緒或身體的症狀,勾起個案過往生命史中相關連的情緒,治療時要敏銳地察覺個案表達型態及抓緊時機,所以當個案出現強烈的情緒或身體的症狀,重複而不想要的行為模式等,就有做情感橋的價值。

催眠跟情感橋可以交互使用,只要對方有一個強烈的情緒狀態就表示已引發他意識的變動,ㄧ個內在的焦點,其實就是進入到一種催眠狀態。當我們聽對方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情緒與動作。老師示範個案時,當個案說不知道,情緒不能被打開時,老師問「不能被打開這句話底下有什麼心情或說了以後會怎樣」,個案出現不尋常情緒,老師問「當時你幾歲」或「可能幾歲」,個案又很快通過卡住地方,主角閃過頭腦分析和意識判斷的部份。也發現理性的人,身體更會明顯表達出來,所以諮商者盡量不要聽案主意識編的故事,要聽故事下面的故事,注意對方關鍵字、情緒、孩子話、身體奇怪動作的反應模式,不一致地方,都可變成探索的橋樑。

做情感橋時注意個案講話之外身體訊息,非口語的訊息表達。情感橋找到動力源頭時,個案常回到孩童意識狀態,他的聲音、用詞、情感像孩童,當下他易回到當時年紀的他,回憶起當年所發生事件,聚焦情緒,身體表達內在的動力,帶領者請個案重覆強化它,壓抑情緒常如排山倒海宣洩釋放,強大能量一定要釋放才能轉化,此時諮商師背後一定要有一套治療哲學及承接的技術,否則自己也手足無措。

情感橋技術讓我在談話與咨詢中,更敏銳的覺察對方情緒及非語言表達,注意個案呼吸,情緒激動時藉呼吸舒緩安定,常問感受,讓身體帶著個案往前移動,有時隱喻也能協助個案跳離頭腦,跳離問題。接受個案一切發生的事實,還記得個案說「我不要說我不夠好」,老師說「我要說服我自己是夠好的」,當個案不回應,老師問他「是誰告訴你的」或「想到誰」?在什麼時候告訴自己這句話,又帶個案回到那個記憶,找過往發生的事。

催眠擴展諮詢能力,第一個案例時即發揮了功用,他描述自己常撮合前妻跟孩子相聚,前妻回應冷淡,個案感受前妻不領情,當他敘述這段時,我看到他雙手抱胸,因而就停在那問他:你剛剛描述這情況時,語言上很想做此事,何以手是抱胸,你認為手在說什麼,個案立刻覺察,表面上他說的很漂亮,潛意識也在擔心接觸機會多了,對他現在家裡地位可能會有影響。接著請他說我很擔心前妻與先生小孩相聚在一起,沒想到個案說幾遍後,情緒立刻出來。仔細觀察非語言,重複技巧帶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這該歸功學習催眠治療模式,帶給我無形中的收穫與改變。

第三週結束老師要各小組示範催眠、冥想,我主動請求帶清晨冥想,小組聚會時,伙伴送給我們她自己做催眠錄下的CD,對象是孩子,一開始預先告知中途發生變化老師遊戲規則,如此掌握現場秩序,同時也發現人進入催眠時,真的聽不見周圍的聲音,她用的詞是,也許你只會聽見我的聲音,也許也能聽到周圍的聲音,那聲音聽到後會帶你進入更深催眠,經過這次交流比較不擔心外面吵雜聲。

帶完清晨冥想後,有人提到直接想金色光,有時會困難,想像太陽射進金色的光,比較容易,由於自己氣不足講 一兩 次甦醒即可,每句話注意停頓,開心是大家有甦醒的感覺,很感激大家所提意見,後來再做時效果不錯。

最後老師談到療癒他人時要注意:

1.好奇聽個案說他沒說出的部份,尤其是隱藏的優點
2.同情他厭棄的部份
3.欣賞他認為〝負面〞黑暗面的部份


任何事都有它正向意圖,私下跟朋友聊天時有段經典對話值得書寫出來,任何事都有它正向意圖,我們談到討厭被人批評,如何符合上述三點,她說:面對別人批評,不論好壞都暫時擱置,就如小樹苗遇到一場雨,打歪了,也許它會想世界何以如此冷酷,但一個晚上小樹苗吸收養分,又重新茁壯起來;你相信人內在有很強復原力,批評也非批評就如打歪的小樹苗,這可能也是成長的動力,人的膽小也許提醒自己內在力量不夠,所以謹慎小心應對,以便茁壯生出智慧就更加勇敢,我在想多從那下手才學會說此類話呢?

課程將結束,老師又教了睡眠中的催眠,那是在熟睡中可做的,當然我也找了親友當實驗品,第一階段呼吸同步,老師說大約二、三天,當我呼吸同步時,第一天、第二天對方轉身背對我,有些納悶問老師原因在哪?老師說那是一種抗拒反應,催眠是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你主要建立在「信任」與「願意」上,是一種與潛意識的契合,而非「操控心智」的技術;他要我特別注意我內心「要改變別人」的意圖,若如此就會呈現抗拒的潛意識反應,感謝老師的提醒,從潛意識的反應,我知道我要把重心放在「關係」上。

再次放下「改變別人」意圖,承認自己的不是,誠心用零極限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我愛你,謝謝你」清理彼此的關係,就在第三天後,對方抗拒潛意識消失了,我給自己多二天做第一階段的呼吸同步。一週後說祝福的話,我會進一步再實驗。感謝老師在課程結束還常回應同學的問題。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