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師心法--啟示1‧催眠師是信心的載體

如果醫師宣告你只剩一天的生命,你會做什麼?

如果你因病重殘全身只剩下眼睛能活動,你怎麼辦?

我要說一個男孩的真實故事,而他後來成為舉世聞名的催眠治療大師。


少年艾瑞克森

男孩躺臥在床上,聽見醫生在隔壁房間低聲對他的雙親說:這個孩子活不過明天早上。
男孩不想死,他祈禱著:至少讓我看一次最後的夕陽 。
母親踮著腳輕聲走入房間,孩子跟她提出請求,「媽,請幫我移一下櫃子。」
很奇怪的要求,但母親答應了,孩子告訴母親櫃子應該擺在哪裡─好讓上面的鏡子反射美麗的夕陽。一小時後,十七歲的米爾頓艾瑞克森看到了夕陽西下的光輝。他在心中許願,我還想看到明天的太陽…

第二天早晨,米爾頓陷入昏迷,第三天、第四天…一直昏迷不醒,到了第十四天竟然醒來,可是全身麻痺─除了眼睛,還有嘴巴能稍微動一下,那是小兒麻痺症,一輩子的全身癱瘓。
少年的身體癱瘓,但不幸中的大幸是:米爾頓的心靈非常健康。帶著好奇與機敏,他玩起心靈遊戲。穀倉的腳步聲,走來的是誰?來人又是什麼心情?他傾聽周圍的一切聲音,並根據這些聲音編排奇幻故事。
有一天艾瑞克森單獨待在房間裡,他被固定在搖椅上免得跌落。少年孤單地望著窗外,非常希望能靠近窗戶,這樣才能欣賞農場的風光─他度過快樂童年的地方。然後,椅子竟然輕輕搖了一下。

「剛才是怎麼回事?」是風嗎?還是自己想靠窗的願望太強烈,剌激了身體,讓麻痺的身子動了一下?

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會注意到這種小事,但是艾瑞克森卻像發現新大陸,激勵自己深入發現更多東西。他想讓椅子搖動,但想像可以成真嗎?他希望自己能夠動,而身體真的能動嗎?他想起以前如同自由自在的蝴蝶,在農場四處遊蕩,未來還可能嗎?
他開始搜索記憶,找尋最喜歡的動作,最喜歡的感官感覺,他也想像自己像猴子一樣靈活爬樹,他想像手掌與手指抓住樹枝的感覺,還有爬上樹幹,攀上樹頂時,腰要怎麼用力、腿要怎麼支撐…

通常想像身體動作時他會看著自己的手。有一天,他看到自己的手指抖動,這帶來很大的鼓舞,他繼續練習心靈的想像,同時也觀察正在學走路的小妹妹,研究妹妹如何慢慢踏出每一步,他觀察又觀察,默默記在心裡。
每一個經驗,無論是想像或是真實發生過的,都是記憶中的感覺片斷,他牢牢抓住這些感覺。經過不斷地鍛練,這個有堅強毅力的年輕人愈來愈強壯,他的身體慢慢地能動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竟然可以撐著枴杖走路。後來甚至大膽地以獨木舟旅行,深入荒野。(他計畫一整個夏天的獨木舟之旅,而原本預計結伴同行的朋友在最後一刻變卦。雖然身上有著殘疾,艾瑞克森仍然獨自出發─也沒告訴父母這將是一個人的旅行。)

完成獨木舟之旅歸來,他進了大學,對醫學和心理學有著強烈的興趣,還讀遍了所能找到的催眠書籍……。後來的艾瑞克森成為醫生與心理學家,致力把心靈力量─催眠─用於治療。這是醫學催眠之父艾瑞克森獨特、挑戰且帶來廣大深遠影響的旅程。
(參考註1)

你會不會好奇,聽說自己活不過明天的那個黃昏時刻,少年的心裡想什麼?
做為一個催眠訓練師,我很想知道艾瑞克森發現了「透過心智的專注和想像力可以驅動癱瘓的身體時」那一刻的心情。
在一本講述艾瑞克森其人與其工作的書裡(Experiencing Ericks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n and His Work),他的夫人陳述:『在他17歲(1919年)罹患了小兒麻痺症,那是一次極為嚴重的感染,他完全癱瘓,除了眼睛能動以及能說話之外,不能做任何其他的事情。但米爾頓靠自己發展出一套方法,他運用精神專注力去產生細微的移動,並且在心裡反覆體驗這樣的移動。』
我們可以從少年艾瑞克森身上學到三點啟示:對生命的信念、想像成功,觀察學習並善用潛意識力量──這全是成為卓越催眠師的基本功。

信念、信心與信任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一種具有信心、懷抱著信念的狀態,可以用一個英文字表達:confidence。你是否有過一種經驗,在某個片刻,篤定地知曉「事情就是會成」的一種「感覺」?那是一種不證自明,直截了當的一種「知道」。這狀態就是confidence。有confidence的人會自然傳遞出一種讓人信服的狀態。我跟我的學員們說,要催眠人,首先自己得要先進入那種狀態。

對催眠師來說,它有兩層含意:做一個催眠師,要具有信心(這信心來自於深層的信念);在操作催眠時,傳遞出「一定會成」的信心(讓對方相信與信任)。簡言之,催眠師是信心的載體!擁有confidence ,並且傳遞它!

 

艾瑞克森另一個故事說明了這一點。

他相信我能克服
史可恩(Schoen,1983)報告過一個案例,來訪者先前接受過治療,但仍無法克服一個習慣上的問題。在接受艾瑞克森治療一年之後,這個來訪者成功地克服了問題。當被問到是如何克服他的問題時,他說:『艾瑞克森醫師相信我能做到。』(參考註2)

要達成「讓人相信」這一點,催眠師要做一些事情。他的夫人很生動地講述另一個故事:
艾瑞克森夫人(私人通信,1984年9月)記得一次艾瑞克森在社交場合做心理治療。他們當時在一個座椅面對面排列的機艙裡。坐在他們對面的一位男士認出艾瑞克森是有名的精神科醫師。艾瑞克森夫人這樣記述著:
「他用不尋常又有敵意的方式,提到他自己並不期待這次旅行,因為每次搭機他的暈機症狀都很嚴重,他要求艾瑞克森給他一些建議。接著,米爾頓很正經地告訴他用某種特定的方式壓他的拇指,以緩解這些不適。每當他覺得噁心、疼痛或緊張,就用力按壓拇指,直到開始覺得疼。只要按照這個方式做,他不適的感覺就會消失。。

我記得當我坐在那裡,聽他解釋這個方法時,心裡想:『這怎麼會有效?米爾頓完全不認識這個人。這個方法怎麼可能成功?』

但事情完全出乎我意料 在飛行當中有兩、三次,我看見那個男人表情嚴肅地認真做著這個動作。當空服員送來中餐,他盡情地飽餐了一頓。」
(參考註2)

年輕時我讀到這篇記錄,浮想翩翩。真有趣!是穴道的作用嗎?是暗示的運用嗎?是基於對權威的信仰嗎?這算是一種催眠嗎?
暗示、權威信仰...,這些都可以是影響因素。不過,當催眠師傳遞出一種「一定會成功」的信念時,事情就自然發生。(後面漫談系列會提到催眠之父Mesmer的故事,(根據記載)他實現了更多驚人的催眠奇蹟!)
『人們早已擁有要產生改變所需的資源。』這是艾瑞克森催眠學派的基本假設。在這個例子裡,艾瑞克森(以身作則地)傳遞了這個信念。

催眠師是信心的載體

對催眠師來說,要有confidence(一種專業的權威和自信),且能傳遞confidence (事情就是會成的信念)。催眠師要能「讓人信服」──心裡深處確確實實地相信了,就像上面記錄裡那位暈機的男士一樣。

製造 convincer(催眠信服者)

讓人信服這個概念,在傳統催眠學上有個對應的名詞,convincer。是指催眠師讓來訪者信服「真有催眠這回事」的一些操作,也就是通過一些簡單的作法,讓對方體驗到了『被催眠的狀態』。
讓受試者眼睛睜不開─好像眼皮黏住了;以及手臂漂浮(臂膀自行飄在空中,不費力,也無法移動)。這些都是讓人感受到「有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為什麼我無法控制我的眼皮和手臂?」「我一定是進入了一種特別的身心狀態」,這在催眠學上就叫做convincer─讓人產生信服的作法。

上圖左是眼睛睜不開(屬於催眠淺度的小肌肉控制階段),另張圖是手臂漂浮(是一種暗示僵直現象,屬於催眠淺度的大肌肉控制階段),是我在某大學的教學示範,同時催眠一群學生手臂漂浮。第三張是學員互練手臂漂浮的技巧。

這兩張圖是我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演講廳做的一場催眠演示,台上同時催眠五位志願上台者。右邊第一位男士眼睛睜不開,第二位女士手臂漂浮,中間那位老大哥後來催眠回溯到很小年紀的時候,想起一件奇怪的記憶──他說他忽然想起他有個姐姐,他從來不知道他有個姐姐,說時特別激動。

這些催眠的convincer─讓他確信他被催眠了,同時也具有「深化」的作用,會讓受試者停留在越來越深的催眠狀態裡。

 

我通常會在教學第一天第一個體驗單元會帶一個「保證成功」的催眠信服convincer活動──手指變長,讓每個人看著自己的手指在眼皮底下長長了。

親眼看到改變的可能性

經驗過的學員們這麼反餽:
當老師示範手指頭變長,變短,到我自己練習的時看到手指的變化時,我實在太驚訝了!因為我然居然可以做到了!而且是在第一天上課我就可以做到了!這個小活動帶給我在學習催眠時,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學員Joy,點開看全文記錄)
 

課程一開始讓手指變長的練習,給自己很大的震撼。看到經過幾分鐘冥想後真的變長的手指,心裡一直想著見鬼了,怎麼會這樣?很難以置信。結果如同老師所說,如果你相信它會變長,它就能穩定維持在變長的狀態;如果你心裡有一些不相信,它就會變回原來的樣子。下午下課時變長的手指又回復原狀了。

回家以後,重新給自己做了一次手指變長的練習。看到它變長後,我告訴它:「你將會維持在這個變長的狀態,直到下一次我再給你新的設定」神奇的是,至今三個多星期了,手指一直維持變長的狀態。平常沒事看看變長的手指,真的給自己很大的激勵。我在想:如果只是自己幾分鐘的冥想,可以讓我的手指變長且維持至今,那有什麼我想做的事(正向的事)是做不到的?

有兩位案例對手指練習的反應,讓我看到催眠應用於助人工作的可能性。一位看著自己變長的手指,舉一反三的告訴我「我回去試試我可不可以變瘦,再跟你說」。在另一個長期諮商的個案,看到他看著自己變長的手指,同樣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這樣的經驗給他很大的信心,覺得自己有能力為自己做點什麼。很簡單的練習,個案自發的學習到信念的強化,也很自然的由內在產生願意自助的力量。對於我或個案,這都是很棒的體驗。我們都看到改變未來的可能性。(台北學員)


這是一個不會失敗、當下就能驗證的小方法。我在將近二十年前開始帶領催眠訓練時就使用了。簡易、有效!

現在請跟著我做,你只需要懷抱著信心….
1.先比對一下你雙手的手指長度(可以雙手合十,對準了手腕橫紋,看清楚原本的長度)。
2.找比較短的那一隻手,如果雙手一樣長,任意選定一隻手。
3.閉上眼睛(熟練後也可以睜眼看)在心裡觀想著我這隻手要變長變長….。可以一直默唸,也可以透過畫面想像(例如,手指頭像樹枝發芽…)。
4.大概兩分鐘後,張開眼睛,再次比對一下。


如果成功了,很好。你可以說這是「暗示」「想像」或「心念的專注」..等等,而這些都是導致催眠現象的基礎。
如果沒有成功(手指沒變化),可以好奇「過程中的內心狀態」怎麼了?(或許你有一個「手指不會變長」「不應該變長」的信念?)

或許會有人認為這是一時的假象──而這是一個信念,信念會自我證實。
你也會說這是心理作用。
這當然是心理作用!
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PNI),心象練習(其效益運用於運動員訓練以及腫瘤病人的研究積累了許多)、安慰劑效應…,這些都確實有著心理的作用。(記得上面那個艾瑞克森與暈機男士的例子?)

催眠師是信心的載體,也要讓來訪者經驗到「心靈的成功」。

有次一個學員問我,凌老師我回去找朋友試手指變長,我引導了十分鐘…。我打斷他的話,十分鐘太長了,你肯定失敗了,是吧?我要求他再去找更多人實驗,並且要在一分鐘內完成手指長長的任務。他做到了,此後他各種催眠技巧成功率大幅提昇。
要花上十來分鐘來帶一個手指長長的變化,只說明了這個學員沒有信心!
催眠教學近二十年,知道有些初學催眠的人會有一種困難──害怕去做催眠!

入門催眠學徒的三大誤區

1.是「基本技巧不純熟」:包括話術不熟、聲音沒鍛鍊、手勢和碰觸時機不對、程序不順暢等。
2.是「概念不通透」:缺乏整體的催眠概念,或對催眠有不正確的認知。
但影響最大的是 3.「心理障礙」!他們會擔心著諸如『這個人好催眠嗎?』『萬一不成功怎辦?』『他會抗拒嗎?』『他的問題我能給到幫助嗎?』

 

不懂道理、沒有信心、害怕失敗…撇開技術不談,心理素質不佳,底氣自然不足。

在台灣、香港、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有個發現,做催眠的膽氣和靈活度,(一般而論)學院派訓練的遜於闖蕩江湖的,心理諮詢師遜於搞商業營銷的。許是心理素質與信念結構不同吧。
不過,醫師倒是很容易做好催眠──來我處學習催眠的精神科醫師往往一做就上手!醫師是個特別適合作權威派催眠的族群。

催眠的信念

我要說另一個故事,NLP創始人之一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在一本專門談催眠技術的書Time For A Change 裡,第一章「關於催眠的信念」裡,說了個例子。
我和一位朋友同坐,桌上放了一張畫片。我這位朋友經歷了六個月的催眠試驗,卻怎麼也無法進入催眠狀態,對此他幾乎已經喪失了信心。此刻他正閉著眼睛進入了恍惚狀態。我告訴他從一數到十,再睜開眼睛就會發現桌上的畫片消失了。果然「一、二、…」他開始數。趁著這個功夫,我拿起畫片,輕輕地把它塞到了桌子底下。當他數到十,睜開眼睛時驚叫起來,發現畫片果然不見了。我立刻說「好樣的!現在閉上眼睛。」隨後我又把畫片放回到桌上。
當他再一次睜開眼睛時,『Oh my God!』對他來說「這意味這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從此以後什麼催眠狀態、產生幻覺、時間扭曲等等在他做來都不成問題。
(參考註3)

催眠師要讓人經驗到「潛意識成功」。因為這會幫他建立信心,從而打開更多的深度。這就是班德勒說的「催眠的信念」。催眠師要傳遞信心,也要妥善設計與引導(但不必像Bandler那樣使詭計),讓來訪者通過一個又一個成功的convincer,以進入越來越深的催眠─這會使得催眠過程高效又省力。

催眠師要具備confidence也要能操作convincer

我要求學員自身要建立好與潛意識的關係,課堂上要體驗各種催眠現象─眼睛張不開、手臂漂浮、回溯童年…等等;也要求學員回家後設定一些convincer──好讓潛意識更有效率地工作,例如,不用鬧鐘,隔天自動準點醒來。隨著更多的信任,越來越多被稱之為「巧合」的同時性現象也會發生。


有個學員是幼教老師,上課時一個孩子鼻血流個不停,她想到催眠課上的一個動作,用手指點在孩子鼻子上,讓孩子想像鼻腔裡有個水龍頭,把它關緊...(用催眠瞬間止住鼻血(學員記錄)

就是這種信心─以及後續我們會陸續談到的催眠概念與操作技術,像是「想像成功」「語言及非語言暗示」「與潛意識對話協議」等,帶來一些看似神奇的現象。

讓我再說一次,催眠大師啟示的第一課是:催眠師是信心的載體,對來訪者的正向改變具有信心,並使之成真。有個學員的例子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她的哥哥昏迷在加護病房急救,醫師說救回的機率極微。她正在跟我學習催眠,問我是否可以教她用催眠或NLP的方法來幫忙。

說實話,當時我並沒十足把握。我讓她先回去觀察與確認──他哥哥的呼吸模式是否能與外界有「意識連結」?病人昏迷不能言語,唯一可以觀察的只有呼吸(以及肌肉張力)。我讓她特別注意,當家人在旁邊說話時,哥哥的呼吸模式是否會改變?她回來說「當她輕柔地跟哥哥說話時,哥哥的呼吸比較緩;其他家人在旁邊哭泣難過時,哥哥的呼吸比較快」。於是我心裡有底了。

初步教她三個策略:維持潛意識連結並建立溝通信號,激起病人的求生意志,引導生存和康復的想像力。這位學員一邊學習催眠一邊運用了一些潛意識溝通策略(包括呼吸同步、隱喻植入等),因著這位學員莫大的信心,她哥哥醒轉;當醫師判斷至少要躺兩三年時,她繼續跟哥哥傳遞信心,兩個月後她哥哥出院了。 她這篇記錄值得一讀。也作為這第一篇催眠漫談的收關文。
喚醒重度昏迷的家人(學員記錄)
這個例子(妹妹用催眠來喚醒昏迷的哥哥),讓我想到薩德回憶他的老師艾瑞克森的話,特別感動..


薩德說:
艾瑞克森對潛意識和催眠這麼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因為它們直接承擔了他劇痛纏身的人生。他經常利用催眠來控制疼痛。(在艾瑞克森晚年,每天醒來都要花許多時間自我催眠,才能脫離劇痛的狀態而進入日常的生活和工作。17歲時的小兒麻痺症在他中年之後多次復發,但他仍積極地活到了78歲─比預期久得許多!)

讓潛意識成為你的朋友

我鼓勵學員們在生活信靠這股力量幫助自己和家人。特別在身心健康方面。

這些都是我聽到的好例子:
胃痛時自我催眠
催眠課後脖子上的小肉瘤消失了
催眠改善我的暈眩症
我們在此總結,催眠大師是如何煉成的?第一個啟示是:
催眠師是信心的載體;也能讓人『心念設定成功』!
作為一個催眠師,請意識到,你是信心的載體;要讓來訪者擁有「潛意識成功」的經驗!
而做為一個人,你的目的和你的現狀之間有一個差距,你的一切作為都在為了縮小這個差距,以達成你的目標。

那麼,請把「意願」放進來,讓你的潛意識幫助你。
兩個挑戰,一個潛意識的邀約
如果你有興趣,有兩個「設定意願」的挑戰!
1. 用自我暗示、想像力或任何其他「心靈力量」的方法,讓手指在一分鐘內變長。
2. 不用鬧鐘,在內心設定,隔天特定的時間自動醒來。
期待知道你的結果。潛意識是你的好朋友!
 
第二個啟示:如何讓人擁有「成功的心靈地圖」
第三個啟示:同時跟來訪者的兩個心智系統對話。
第四個啟示:如何使用多層次的暗示,包括在睡眠中。
第五個啟示:省力與不對抗原則─優雅地讓人自動進入催眠

參考書目:
註1:細胞的靈性療癒。人本自然。
註2:(簡體)催眠大師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療法。化學工業出版社。
註3:Time For A Change, by Richard Bandler.台灣翻譯為【給自己時間改變】,世茂出版社。

 

(凌坤楨作品,引述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