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現象與舞台效應

2007年十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某演講廳。

這是一個主題為「催眠」的公開課(就是演講)。底下坐滿了對催眠有興趣的民眾和心理諮詢工作者。臺上擺了五張椅子。這天的氣氛很好,現場擠滿了一百多人,連走道乃至於講臺前的一片空地也都坐滿了人。

我簡單的說了一些我在催眠和NLP方面的經歷,然後直接引導全部的觀眾做放鬆和想像的練習──這是一個簡單的放鬆程式,同時也暗藏著一個團體的「催眠敏感度測試」。

『感覺你的左手的重量…,還有右手…的重量…,讓自己放鬆…,更深…。』這不是很嚴謹的催眠引導詞,也不需要太正式。我一邊透過呼吸的韻律引導著,一邊觀察著講臺底下一個個閉目低頭,逐漸放鬆的的觀眾。

我知道只需要這些簡短不到五分鐘的引導,有相當比例的人就會進入催眠狀態。我也看到了有好多位已經進入了深淺不同程度的催眠狀態裏了。(而當然,也會有相當比例的人在這種場合裏很難進入催眠狀態,是哪些人,我也看得相當清楚。)

這個晚上,許多人下班後從各地趕來,能有個深沈放鬆的休息,很好。而同時,對這些帶著好奇與興奮而來的朋友,我在心理默默地說:謝謝你們,這會是一個值得的夜晚。

在一段適當的時間之後,我引導著一個蘇醒的程式,讓大家跟著一到五的數位,更加清醒,回來……在數數位的同時,我說,『有些人手,是那樣地放鬆,抬不起來了,當你一邊更清醒時,你也發現你的手,抬不起來,動不了。…很放鬆,很舒服,你醒過來,而同時你的手怎麼樣都抬不起來、動不了。』我看到一位女士抬起頭來,張開眼睛─帶著訝異的表情看著她的兩條軟垂無力的臂膀。

我邀請她上臺來。當她艱難地從擁擠的走道裏出來時,她的雙臂仍然沉重地「掛」在肩膀上。

第二位受試是坐在前排地板上的一位年輕男士─我看到他雖然眼睛張開來,但是仍在催眠狀態裏。我伸手向他邀請:「也請您上來。」他直接站上來坐在第一張椅子上。

後面的三張椅子,我讓在場的觀眾自行志願上來。(搶上來了十多位,先坐先贏!)

當我邀上來的女士坐上椅子時,我說,現在你的右手會浮起來。然後這個手自己漂浮在那裏……而坐在第一個位置上的男士,我讓他坐穩之後,把手輕壓著他的肩膀,說:睡!

對後三位則說,『讓自己放鬆。』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得出來這五位志願者,催眠的深度差異嗎?

我邀請上來的兩位(在我旁邊的男士,以及他旁邊那位手臂漂浮的女士),比起後來自己主動搶上來的三位,進入了更深的催眠狀態。

這就是舞臺效應!在我邀請這兩位上來時,我已經看出來他們兩位有著高度的催眠感受性,同時在團體測試時已經進入了催眠。上臺來坐上椅子,此時我說的任何暗示(除非是太不合理的),他們都能跟著而起反應。

有時候團體催眠比起對一個個案催眠要更容易些,而擺置出一個舞臺──有個臺階stage,眾人眼光焦點聚集,以及預先放好的椅子,燈光等,都在佈置出一個舞臺──則會更有效地引發高催眠感受性的人進入催眠狀態裏。

這種概念,從麥斯麥爾Franz Anton Mesmer時代開始,就已經是舞臺催眠師不傳的心法秘訣了。

(只是麥斯麥爾Franz Anton Mesmer並不知道,但卻無意識地使用。)

 

(凌坤楨作品,引述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回目錄頁
分享此文章

啟程:打開心靈劇場的後台

© 2021 AQUARIUS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